-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201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分析及下阶段复习建议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数学试分析0.38 0.43 一 检 0.43 0.53 二 检 0.32 0.40 2010年高考 0.41(0.46) 0.(0.58) C级知识点,在试卷中均进行了考查,且大部分均出现在中档题上。
2.注重回归教材,许多试题来源于教材或改编于教材,如第1~7题,第9,13,14,15,16,17,19题均可从课本中找到原型。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特别注重通性通法及常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几乎渗透在每一个试题中。全套试题涉及知识点多,注重综合交叉,重视内在联系,如填空题第13题将平面向量与函数最值、基本不等式、导数紧密联系;第12题将平面向量、平几、解几浑然一体、小中见大;第20题将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有机融合,融为一体。
4.本套试题情景新颖,第8题以集合逻辑为背景,第11题以三棱柱拼接成长方体为背景,第16题在四面体表面作垂线,第18题以知识存留量为函数模型,第20题以三个函数为背景,不落俗套。许多试题看似熟悉、差异很大,貌似容易、深入困难,好像陈题、却有新意。仔细研究,回味无穷。
5. 全套试题运算量大,考生普遍感到试题较难,时间来不及,如第6,9,10,12,13,14,15,17,18,19,20题。运算量大不仅仅是表现在数字计算上,更多的是反映在对三角函数式(如第15题)、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第12,13,2017,1819,2018,20地区 市区 丰县 沛县 铜山 睢宁 邳州 新沂 贾汪 全市 文科 49.88 48.90 48.87 62.01 42.92 50.72 47.08 56.59 50.60 理科 85.2 75.08 79.92 96.34 71.47 82.91 72.19 85.50 80.48 1-6题,均分为21.77 ,难度系数为0.73(市区样本统计,以下同)。第1题考查复数概念与运算,第2题考查集合的运算,第3题考查统计茎叶图的概念,第4题考查算法流程图,第5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计算,第6题考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就是说,这前六题均是基本概念、公式及运算的简单运用,即对学生纯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从问卷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全错或只对一、两个。六题中出错率更高一些的是第2题和第6题,这两题比其他四题对学生有稍高些的要求,分析问题要细致,且有一定的转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10题,均分为7.66,难度系数为0.38。第7题是三角函数题目,考查三角函数周期性,但在实际解题中,学生往往抛开三角函数,画图进行求解三角形,题目难度不大,得分相对较高。第8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命题的认识,外加数形结合。主要是要读懂题目中“是的必要条件”,弄清谁是谁的子集问题,接下来就是画出正确图形即可求解。多数学生把命题理解错了,得到错误的答案,还有把当做,导致结果出错。第9题考查的是圆锥曲线中抛物线的定义及中点坐标公式,找到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即可求解。学生错误主要是运算出错,有少数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0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借助指数函数的图象或是换元法找到值域,解题过程很繁琐。本题错误较高,大多数错误在于区间端点出错,错写成闭区间,应为开区间,还有不少学生忙中出错,区间写成(- ,-1)等错误形式。
11-14题,均分为2.91,难度系数为0.15。第11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在于将表面积最小转化为底面周长最小即可确定以,中点连线为底面截痕。学生出错原因有二:一是审题不清,未注意到“平行于某一侧面的平面去截”,水平截该三棱柱产生错误答案28;二是空间想象力差,未能将三维问题降至二维,转化成平面几何解决。第12题考查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利用常规解法,通过设动点(2,),进而表示出直线,求交点,花大量时间仍未有正确结果。而由于定点与动点的位置无关,将的位置特殊化即可化简问题。第13题考查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知识点,关键在于挖掘这一条件建立的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学生挖掘共线条件有难度,多错误于想当然的认为时最小,而得错误答案,另外计算能力差也是导致错误的一大原因。第14题本题考查综合考查数列通项及递推数列的知识。难点在于发现每行第一个数之间的递推关系,构造等差数列,求通项,进而求得,故。误填者多未找到正确方法,部分学生未能洞悉考查方向,通过列举强行找寻规律,虽可得出但花费大量时间
(二)解答题
15. 平均得分,难度系数为0.44,其中第(1)问得分为3.43,第(2)问为2.74。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变换(和角公式,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等知识。主要存在的问题:
(1)在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201上学期初一英语期中试卷.doc
- 2010-201学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综合检测模拟试卷及答案.doc
- 2010-11-0通用混合方案.doc
- 2010-201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 2010-201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思想品德试卷2.doc
- 2010-201学年度八年级政治下学期中期阶段性测试题 教科版.doc
- 2010-20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中学高一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doc
- 2010-201学年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二数学专题复习之必修五.doc
- 2010-201学年高中物理第一学期 电场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1.doc
- 2010-20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