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之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6、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例1 请分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所使用的抒情手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寓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鉴赏诗歌的景和情 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 ( 作者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们至今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张,采取措施,富国强兵,必然继续六朝悲恨。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兼有借事抒情、衬托的手法) 4、(2010·宜昌二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①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