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臭氧层破坏及保护
论臭氧层破坏及保护
化工与能源学院 环境科学一班 座机电话号码103 方传敏
摘要:臭氧层是指距地表15~50km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然而,近2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目前,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破坏的现状,解释臭氧层的损耗原理与危害,总结了保护臭氧层的一般性措施和我们为保护臭氧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臭氧层、破坏现状、损耗机理、保护措施?
1、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以上情况表明,臭氧层这个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研究其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臭氧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大气层中的臭氧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当大气层中没有其它化学物质存在时,臭氧的形成和破坏速度几乎是相同的。即: 然而大气中有一些气体,例如亚硝酸、甲基氧、甲烷、四氯化碳,以及同时含有氯与氟(或溴)的化学物质,如CFC和哈龙等,它们能长期滞留在大气层中,并最终 从对流层进人平流层,在紫外线辐射下,形成含氟、氯。氮、氢、溴的活性基因,剧烈地与臭氧起反应而破坏臭氧。这类物质进人平流层的量虽然很少,但因起催化剂作用,自身消耗甚少,而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十分严重,导致臭氧平衡的打破,浓度下降,这就是目前臭氧问题的症结所在。
氯氟烷烃臭氧层氯氟烷烃氯氟烷烃与臭氧层氯氟烷烃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源物质 ,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寿命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它进人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分解产生氯游离基CI·,氯游离基 与臭氧分子O3作用生成氧化氯游离基。ClO·和氧分子O2消耗掉臭氧进而氧化氮游离基再与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氯游离基,如此,氯游离基不断产生,又不断与臭氧分子作用,使一个CFC分子可以消耗掉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其主要反应式如下(以CFC-11为例): CFCl3→·CFCl2+CI· CI·+O3→CIO·+O2 ClO·+O3→Cl·+2O3 漠化物与臭氧层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溴比氯对整个平流层中臭氧的催化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南极地区臭氧的减少至少有2%是溴的作用所致。有人指出,在对极地臭氧的破坏中,BrO与ClO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 BrO+ClO→Cl·+O2 Br·+O3→BrO+O2 Cl·+O3→ClO+O2 整个反应使 2Q→3O2。 对极地平流层的BrO和ClO的观察支持这种观点,并由此认为南极地区臭氧破坏的20%~30%是由溴引起的,而且认为,溴对北半球臭氧的破坏可能更加严重。所以溴化物的量虽少,作用却不可低估。
氮氧化物与臭氧层 氮氧化物系列中的N2O(氧化亚氮 ,化学性质稳定,至今还不清楚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因而还未列为大气污染物。但是,N2O同氯氟烃一样能破坏平流层臭氧,同二氧化碳一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并且其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能力是CO2分子的100倍。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太阳紫外线中以往极少能到达地面的短波紫外线也将增加,使得皮肤病和白内障患者将会增加。据统计,臭氧层减少1%可使有害的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增加2%,其结果是皮肤病的发病率将提高 2%~4%。 现在,距南极洲较近的居民已饱尝臭氧层空洞带来的痛苦,如居住在智利南端的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一定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再戴上太阳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搔痒病。
臭氧层破坏对生物的影响 虽然植物已发展了对抗UV—8高水平的保护性机制,但实验研究表明,它们对波长为280~320纳米水平增加的应变能力差异甚大。迄今为止,已对200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敏感性试验,发现其中2/3产生了反应。敏感的物种如棉花、豌豆、大豆、甜瓜和卷心菜,都发现生长缓慢,有些花粉不能萌发。它能损伤植物激素和叶绿素,从而使光合作用降低。臭氧层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平流层中臭氧对气候调节具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如果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降低,在这里吸收掉的紫外线辐射就会相应减少,平流层自身会变冷,这样释放出的红外辐射就会减少,因之会使地球变冷。 另一方面,因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会使地球增温变暖。如果整个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减少是均匀的,则上述两种效应可以互相抵消,但是如果平流层的不同区域的臭氧层浓度降低不一致,两种效应就不会相互抵消。现在的状况是,平流层臭氧层减少呈不均匀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净效应如何,还有待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上,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