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在生命中的陨落和升腾.doc
那些在生命中的陨落和升腾
草原民族是天生的艺术创造者。内蒙古草原是一个遍地生长诗歌和散文的地方。在这俯拾皆是的诗性篇章里,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有专属作家自己的“利器”。刘志成的散文即是如此。读他的散文,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还有来自心底的一声叹息。
《一条歌的河流》是欢歌,也是悲歌。无论悲欢与离合,刘志成认真、郑重地对待他生命中的每一次悲伤和每一次感动。在他的笔下重重拿起,又重重放下,充满了作家对精神世界的自省。在第一辑《边地罹忧》里,开篇就将读者带到作者遥远的童年。在《怀念红狐》和《祭奠白鸭》里,红狐和白鸭的母性我们并不陌生,但作者在这样的一种叙述中将一种特殊的味道留存于无忧的童稚中。那种感觉叫做忧伤和悲痛。多年后他人迥异于他的态度,让他自省和反悟生命中正在失去的。《待葬的姑娘》中,那些泣血的文字,和那些文字下面的那个活的灵魂,让我不忍卒读。作家给我展示了一个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花朵一样的生命被践踏,那么美好的、可怜的、可爱的、脆弱的,被无情撕碎,这些泣血的文字震撼了我,文字里传达出强烈的来自生命深处的生之渴望。《伤逝的雪祭》也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对夭折的小妹的伤痛回忆,那雪中的一缕精灵,被乌鸦带到天堂的一缕精灵,甚至还好过那个从太平间里带出来的女孩的尸骨,卑微得低到尘土里的生灵。这天上和地下的女孩儿,也曾是花朵一样的女孩儿,作家写出了命运的无力和伤痛。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中,二牛消失在狂流中,二牛爹又跳下了水。生命的卑微与脆弱,生存的艰辛与困苦,是如此无助。历史的悲怆和凝重跃然纸上。
在《裸坦的渴意》里,他痛心地写道,三台基湖已死了。作者写出了工业污染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命的摧损。那个拿着驴骨冒充人骨勒索赔偿的,不仅仅是边地人性的扭曲,在这扭曲的背后是更大的伤害。
《灵魂中的另一种痛》也写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化的破坏,在这种畸形的发展中人裹挟其中,人性欲望透过小小的测量仪在镜头里定格。作者在文明对文明的反动中写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灵魂的疼痛。
《走在东胜的街道上》终于见出一丝清闲的气息、一抹醉人的阳光。充满觉悟的笔触,将东胜的前世今生尽现。一座历史小城在他的笔下陡现了文化色彩,一往情深地把东胜这座小城的精致、美妙勾勒得如诗如画。看到这里,我不由关心,东胜这座令作者心仪的小城的可喜变化会不会抺去作者往昔的哀伤?
特别是到了《鄂尔多斯》,作家的思绪如放开的奔马一去无边。三万年前的河套文化孕育了河套文明。作者写道:从此,文明从一匹黑骏马的晨嘶中拉出,从一片马莲花叶子上滚落。极其优美的词句将鄂尔多斯的历史一一道来。从汉武帝到司马迁,从郦道元到王昭君,直到我们蒙古族的旷世英雄成吉思汗与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草原结下千古之缘。短短的千字文拥抱了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思绪在唯美的文字间游弋。我忍不住全文录下最后一段文字:“我像一个汲水的少女小心地提着裙裾般翻着草原的历史。稠稠的阳光开得正艳。我看见建都立国的赫连勃勃向我走来,索辫赋诗的隋炀帝向我走来,创立西夏基业的党项族向我走来……时光在目光间一寸寸移动。历史如鱼,一尾尾游动。我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敞开了无数的毛孔,如一只蟋蟀的肤色接近草叶的绿。”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从心底发出赞叹:美哉,鄂尔多斯!
《燃烧的高原》以另一种叙述描绘了黄土高原的风情大地、黄土高原的深情厚谊,像一幅重彩油画,泼洒出万种色彩。
《独舞陋室》叩问了心灵。陋室成为放飞歌心灵的舞台,放飞梦想的蓝天。作者对梦想做出了自己的阐释。
《踏过驼峰上的黄昏》中,作者以山是大地的高度、文化是人的价值来接续文化的现实反思和心灵自省。
关于沙柳的篇章,一如既往地指向精神的源头。沙柳的赞歌让贫瘠的土地上高扬着生命的韧性。
《遥远的秃尾河》写了遥远的初恋。少男的情意沿着时间的河道汹涌无边,漫过了梦的荒原。
两篇“东风峡”里,民风民俗妙趣横生,佛教壁画美轮美奂。
在《蓝湖泊,白湖泊》里,作者将反思用对比的手法推出。毛乌素的蓝色代表不被浸染的农牧业文明,白色代表城市文明的梦想。可谁又是谁的梦想呢?边地农村的人拼命想进到城里去,而谁又能说那蓝格莹莹的湖泊不是城里人的人生向往呢?用这种笔法,作者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和向往。
《母亲》一篇,在故乡里回望,母爱如大河一样宽广。土地的背叛者,行走多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泪光。
故乡里滋生的怀恋,远远抵不住故乡留给作者的伤痛。《殉葬的童婴》再一次让我不忍卒读。村民的愚昧和愚昧中的麻木让他们成为刽子手还不自知。那个翠翠、牧羊光棍之间的情爱故事像一缕轻烟被狐仙带走,同时带走的还有他们的孩子,刚出生的婴儿成为世俗罪与罚的物证。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是把一种持续了一生的暖色信仰藏在了文字的背后。从心灵的道路通向文学,让他极端孤寂的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