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巨磁电阻效应检测的DNA芯片技术.doc

基于巨磁电阻效应检测的DNA芯片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巨磁电阻效应检测的DNA芯片技术

基于巨磁电阻检测技术的DNA芯片研究 一.引言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技术系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探 DNA芯片已经在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诊断、基因表达研究、基因组研究、发现新基因等生物医学领域中显现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在可预见的将来,DNA芯片将为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生物武器、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航空航天等广泛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杂交信号的检测是DNA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使用荧光作为杂交的标识物,所以杂交信号的检测主要是对光信号的检测。由于DNA芯片面积小,密度大,点样量很小,所以杂交信号较弱,使得需要光电倍增管或CCD相机等弱光信号探测装置。并且由于强背景信号的干扰使信号分析变得困难。 近年来,对用磁性标识的生物阵列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但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的是SQUID(超导量子干涉仪)[1]等体检测技术。这些技术相对简单,且使用SQUID技术能达到相当高的灵敏度。但由于SQUID技术设备昂贵,低温费用高,不便携带,难于用于现场实时检测。应用该技术生产实用化的并行分析的DNA芯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而基于巨磁电阻效应当DNA芯片检测技术[2],即有SQUID高灵敏度的优点,且价格便宜,易于实用化。 二.巨磁电阻效应 自从1988年发现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GMR)以来, 现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型学科――磁电子学[3]或自旋电子学[4]。目前已经有多种实用化的GMR传感器[5]。GMR材料是铁磁金属层和非磁隔离层交替生长的纳米薄膜材料。通过加外部磁场改变铁磁金属层的磁矩相对取向而使其电阻发生变化。目前已广泛应用的GMR传感器是一种称为自旋阀结构的传感器。通过优化薄膜的材料和制备工艺,利用巨磁电阻效应GMR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与SQUID相比拟。 三.GMR检测式DNA芯片的基本原理 GMR型DNA芯片的检测原理 GMR型DNA芯片的核心部分是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细加技术,把GMR传感器集成在一块基片的芯片。为了避免分析过程中的溶液对芯片的腐蚀,在芯片上覆盖一层保护层。再使用浮脱工艺,在表面上蒸镀一层金,在镀金表面上固定DNA探针。然后把待分析DNA样品与探针进行杂交,把未被杂交的DNA样品清洗掉。接着把被生物素标识的纳米磁性颗粒与样品DNA进行键联。最后在缓冲溶液浸洗掉未键联的纳米磁性颗粒。通过芯片上的GMR传感器对芯片上纳米磁性颗粒的检测(磁性颗粒产生的磁场使GMR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分析产生的信号强度和位置,即可获得样品的有关生物学信息。整个工艺如图所示。 四.GMR型DNA芯片的技术优势 大规模并行分析能力。随着磁电子学的发展,芯片上集成GMR传感器会越来越多,这就为大规模并行分析提供了前提。 非常高的灵敏度。目前GMR传感器的灵敏度已高达100mV/Oe。理论计算表明,GMR传感器的表面积越小,输出信号的灵敏度越高。灵敏度随着传感器的表面积减小而迅速提高。 信号检测和分析简单。由于传感器直接输出的是电信号,避免了荧光分析中的信号转换而引起的失真。 参考文献 R. K?titz, H. Matz, L. Trahms et al. SQUID based remanence measurements for immunoassays, 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 1997, 7 2 : 3678-3681 David R. Baselt, Gil U. Lee, Mohan Natesan, et al. A biosensoe based on magnetoresistance technology,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1998, 13: 731-739 Gary A. Prinz. Magnetoelectronics, Science, 1998, 282: 1660-1663 S. A. Wolf, D. D. Awschalom, R. A. Buhrman, et al. Spintronics: a spin-based electronics vision for the future, Science, 2001, 294: 1488-1495 K. INOMATA.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and its sensor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1998, 2 4 : 283-293 1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