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原创儿文学的危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原创儿文学的危机

试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危机 侯 颖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从五四发端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新时期以来,有一些数字表明,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些作家和理论家便开始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事实上,如果从童年生态、作家思想力和表现力、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等几个发面考察发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潜藏着一定的危机。在创作数量颇丰的情况下,如果说当前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存在危机的话,就必然不会是表层的,而一定是深层的危机。本文尝试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剖析产生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要想摆脱危机,就必须走向“儿童本位”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危机;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是指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总和。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教育思想和儿童文学的风潮下,鲁迅、周作人、胡适等新文学运动先驱积极倡导儿童文学理论,紧随其后,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出版的《稻草人》拉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序幕,并以其现实主义精神赋予了中国儿童文学主体的现代性。1927年至1949年,中国儿童文学因战争硝烟的困扰,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1949年至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出现了儿童文学八年的黄金时期,作家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萧平的《海边的孩子》、任大霖的《蟋蟀》等,当然,短暂的繁荣还带着中国儿童文学特有的教育烙印。之后近十年,儿童文学沦为政治的工具,丧失了自身的品格。“文化大革命”冰霜苦雨的漫漫长夜,优秀的儿童文学几乎是一片绝收。长夜过后是黎明,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向儿童性和文学性回归,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达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高度。仅用一组数字就可以印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文革后我国只有两家少儿读物出版社,20多个儿童读物作家,200多个儿童读物编辑,每年仅出200多种少儿读物,而且大多数是重印。2001年仅全国作协里就有儿童文学作家500多人,加上各个省市的几千人,队伍可谓庞大。现在全国共有30多家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130多个出版社里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仅2000年,全国就出版了7000多种少儿图书,总印数达1.68亿册。? 在这样的数字对比的前提下,如果当前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存在着危机的话,就必然不会是表层的,而一定是深层的危机。本文尝试从儿童的生存成长状况、儿童文学作家的思想力及表现力、儿童的阅读状况等角度来论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面临的危机,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主张通过走向儿童本位的道路来跨越面前的危机。 一 儿童文学是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关怀儿童心灵成长的文学。这样的儿童文学就必须面对特定时代中的儿童的生存状况并对此做出能动的反应。 儿童文学学者朱自强近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儿童的童年生态问题,他以《童年和儿童文学消逝以后》、《儿童文学与童年生态》、《童年的诺亚方舟谁来负责打造——对童年生态危机的思考》等系列论文探究了当前童年生态的危机现状及其深层原因。我赞同他的童年生态出现了根本性危机的观点,同时认为,如果我们的原创儿童文学不能坦率地承认、清醒地面对当前童年生态的危机,并且从自身的立场解决这场危机,那么,这场危机就会转化成自身的危机。 近来,随着美国学者尼尔·鲍斯特曼于1982年出版的《童年的消逝——对教育和文化的警告》一书介绍到中国,“童年消逝”问题开始受到儿童文学界的注意。按照童年历史学的观点,“儿童”、“童年”都是历史的概念,是成人关于儿童的普遍假设。儿童文学的产生是以“儿童”、“童年”概念的产生为前提的,没有“儿童”、“童年”的发现,就没有儿童文学的“发现”。按照这一历史逻辑,“儿童”、“童年”的消逝,将直接导致儿童文学的消逝。英国学者大卫·帕金翰用极其敏锐的目光进一步发现,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童年的公共空间──不管是玩耍的现实空间还是传播的虚拟空间──不是逐渐衰落,便是被商业市场所征服。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儿童的社会与媒体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平等。” (p110)童年在泛商业的成人世界的侵蚀下逐渐走向死亡。因此,儿童文学要确保自身的发展,就必须承担起保护“童年”生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要保护“童年生态”,需要儿童文学作家具备思想力。比如,今天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很难说,他们的童年比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更快乐、更幸福。因为精神上的愉悦比

文档评论(0)

nbc15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