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单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单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单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单元,四年级人教版单元测试,人教版四年级单元作文,人教版四年级二单元,四年级品社黄河长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 传统的教学结构,局限于实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近期目标,而以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现代教学结构的目的,在有效地实现此种近期目标的同时,更追求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增进民主和竞争意识的远期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双重价值。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学定教”的课堂结构,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力求引导各层面的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的“空白”提出疑问,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教学变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资源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一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 2、播放课件:师: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看了这些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设计意图[“学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初读课文你感受到黄河是什么样的?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赏读,认读“媲美”体会意思)用“因为……所以”说说人们为什么把黄河成为摇篮。(板书:摇篮) 3、现在的黄河又是什么样呢?(指名读句)认读“叫苦不迭”用它说一句话 4、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摇篮”与“祸河”的语句) 5、课文读到这,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6、读第二自然段,认读“祸河”我们人类的母亲,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如今被称为祸河?(板书:祸河)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读熟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探究变化原因 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读5-6自然段 2、反馈指名读句 3、出示第一个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小结。 师过渡:那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转寒雨集,结构松散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到底有多少泥沙流进黄河才导致黄河决口? 4、再读5-6自然段,说说读懂的内容 5、齐读5自然段感悟,师: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河床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