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等比数列的n项和(第一课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等比数列的n项和(第一课时)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成都航天中学 万久国 (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五节)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是求解“混合数列”前n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特点和能力培养而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教材的编排与例习题分析: 引言问题数学化建模问题的解决模型的一般化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公式的直接运用(例1、课后练习1、2)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例2)公式的综合运用(例3、例4、课后练习3、4) (备注:.本节教材共计划两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3.学生认知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所要求的计算量更大,思维的深刻性更高。另外,对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4.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模糊. 5.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方法实质的理解、公式的简单应用. 突出重点设计:“围绕三线、凸显重点”,即(一)知识技能线:问题情境→数学建模→问题解决→公式推导→公式运用;(二)过程与方法线:特殊到一般、猜想归纳、 错位相减法、方程思想等;(三)能力线:数学建模能力→观察能力→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及严谨态度.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方法的理解.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方式的运用以及和数学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性不容易理解,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方程思想有较充分的理解并融汇贯通,而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对学生来说也许有从天而降的突兀感觉. 突破难点设计: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二抓思维突破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对等比数列各项特征的观察、剖析,深刻理解求和公式的实质即为“用等比数列基本量:来表示”,从而灵活运用整体代换的消元思想把n项缩减为两项。等差数列求和采用的是转化为各项相等的加法,最后用乘法缩减项数,等比数列呢?可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各项的特点获得思路上的突破,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二、目标分析(三维):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一是已知等比数列基本量而求其前n项和;二是已知前n项和而逆向求解数列基本量;三是回归实际问题(国际象棋)的解决。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方程、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究,从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力量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和探究及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数学建模,引入主题,利用探究式教学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遵照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最终解决公式的推导,利用练习辨析公式特征和强化公式运用中的方程思想,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对前n和公式的情感。由此思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阅读本章引言或多媒体展示)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 2.学生自主探究: 提取公比

文档评论(0)

abns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