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钱 旭 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重视。   1、产生的国际背景与翻译情况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学习知识的方式?quot;仓库理论受到挑战[1]。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接受学习或者是理解的接受学习[2],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等弊端。这种学习方式在后工业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许多教师、学者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作出种种尝试,却往往又陷入放羊式教学的泥潭,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开设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据笔者所知,当前国内能见到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介绍文章是1997年《外国中小学教育》上刊发的《劳伦斯中?quot;自主研究课程的设置》一文,其中说道:早在1985年,座落在美国长岛的劳伦斯中学(Lawrence Middle School)就开始为七年级的学生开设自主课程(Self-Regulated Curriculum)。[3]现在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正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其中尤其以两种模式最为普遍,它们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4] 1995-1996学年在初中二年级开始实验,称为多样化途径[5]。1997-1998学年,全国各学区都有一部分初中开设了此类课程。与初中课程几乎同步的是,1996年法国又开始在大学校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TIPE)1998年里昂全国高中改革会议第一次决定要在高中实验移植大学校预备班TIPE课程的成功经验,称作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课程。[6] 1996年发表了题为《关于展望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要求改变各种不良的教育倾向,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础上,1998年12月和1999年4月分别发布了准备于2002年实施的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高中课程标准,其中,综合学习时间的新设成了本次课程改革中令人注目的焦点。[7][8] 1989年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新设综合活动学习领域。香港的沙田崇真中学则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以人文及社会科范畴作为试题推行专题报告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引以为诫的教训。 2、产生的国内背景和实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创造教育,它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90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另外,按课程设置权限又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块。而从课程内涵上又提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了。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心理类,人文类等)的深度开发需要研究性学习的支持。[9] 角色体验、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浙江省瑞安中学的社会调查[10]等。   1、定义:方式与课程之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11]狭义的解释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