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doc.doc

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doc.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doc

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一个理论探究的案例 在介绍科学探究时,人们列举的案例往往都包括实践(如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等)环节,这容易给人造成这样一个错觉:科学探究必须含有科学实践这一要素。其实,科学探究具有多样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不但有实验探究,也有理论探究。尤其是在科学学习中,理论探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探究,本案例介绍的就是一个典型的理论探究的过程。它可以扩大我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案情】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当两个电阻R1、R2相串联时,总电阻R R1+R2。由此式可见,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比任一个分电阻都要来得大。那么,当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跟各个分电阻的大小关系如何?是总电阻大,还是两个分电阻大? 2、建立假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自己建立假说。 师:同学们可能一下子很肯定地作出判断,但你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 生1: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R总可能小于每一个分电阻,即R总 R1,R总 R2。因为两个导体相并联,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因为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生2: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应当会减小。理由是:家里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用两个用电器时,电表走得快些,这表明两个电器并联后,电路的总电流变大了。因为电路的总电压不变,电流变大表明电路的总电阻变小了。 3、检验假说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探究方向进行引导。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需要更为充足的理由,更为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希望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如果我们能够推导出并联电路总电阻与两个分电阻的关系式,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对学生的推导进行引导: (1)我们已知什么?目标是什么? ——已知R1、R2,已知R1和R2并联。目标是得出R并与R1、R2的关系式。 (2)对于并联电路,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并且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3)尝试画出一个并联的电路,在电路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你能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式吗?注意:这些关系式应当包含R1、R2和R并。 ——电路如图。可列出关系式:U U1 U2;I I1+I2;,,。 (4)由这些关系式,你能得出R并与R1、R2之间的关系吗? —— 4、作出结论 师:利用所推导出的关系式,怎样比较R并与R1、R2的大小关系? 生:由上式可得 <R1 同理可得 <R2 【反思与评析】 上述过程虽然没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检验等环节,但学生同样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等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究、积极思维之中。这样的学习也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并不一定要动手做实验,理论探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活动。理论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科学教育不但要开发实验探究的项目,也要善于开发理论探究的项目。 本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范式,即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问题的目标和条件,即终点和起点;要将大的问题通过分解转化为一系列的子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解题者必须经常问自己:已知的是什么?可知的是什么?从而逐渐将问题从条件状态向目标状态推进,直至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使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是提出一连串子问题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我们还清楚地看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具体的做法,没有给学生陈述性的知识,而是通过一连串的提问,给学生以策略性的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这种做法是当今的教育值得效仿的。 2 U1 U1 R1 R2 U1 I1 I2 I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