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蜱虫病病例讨论 郭秀平
病情观察 2、出血量是否停止的判断: 呕血、黑粪情况:反复呕血, 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外周循环衰竭表现:经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改善 血像变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测定继续下降,网织红计数持续升高 尿素氮:补液与尿量足够时,血尿素氮仍持续升高 病情观察 3、出血的观察: 神志变化 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 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 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每小时尿量 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 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监护。 护理干预 1. 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大咯血的患者应患侧卧位,呕血的患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必要时予以镇静; 2.尽量避免侵入操作性,包括;血管穿刺、灌肠、导尿、肛塞栓剂及肌内注射等。若不可避免,各种穿刺后,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应增加按压止血时间,至少5-10分钟。穿刺时宜选择小号针头,避免使用止血带。留置各种导管时,应充分润滑导管,宜选择小号导管,并加强观察其受压处皮肤及黏膜情况; 攻心、直邮圣经、做对了就成交 * * * * * * * * 危重症病例讨论 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郭秀平 * * 主要内容 ?? 护理困惑 疾病介绍 病例汇报 病例汇报 患者李尚华,男,67岁 主诉:发热1周余。 患者于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7℃,伴鼻塞、流涕,伴畏寒、寒战,偶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粘痰,伴头痛不适,先后在当地诊所和我市中医院就诊,仍有发热,于7-11急诊以“蜱虫病”收入我院感染科。 * 入院护理评估 T:37.7℃,P:64次/分,R:21次/分,BP:123/68mmHg。神志清楚,四肢及腹部可见散在圆形虫咬瘢痕,多数已结痂,周围皮肤色泽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门诊资料:2016-7-8至7-11我市中医院出院小结一份(白细胞:2.1G/L,血小板:39G/L) * 既往史 既往务农,有饲养牛羊史,自诉有反复蜱虫叮咬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近期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有20年吸烟史,有30年饮酒史。近1周未饮酒。近半月有蜱虫叮咬史。 *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2.1G/L PLT:39G/L 外周血涂片:全片未见幼稚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83%,淋巴细胞占13%形态正常;血小板散在易见,大小不等; 尿常规正常,泌尿系彩超示双肾结石钙化; 颅脑CT:轻度脑萎缩 * ICU住院经过 1.患者于7月11 12:50以“蜱虫病”收入我院感染科。 2、7-12 18:00由感染科平车推入ICU,神志昏迷,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mm,对光反射减弱,行面罩吸氧SPO2100%,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脱水、抗病毒支持治疗,输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 * 3、7-13 8:40 氧饱和度差,烦躁不安,予以镇静,立即行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有口、鼻腔出血,有黑便,经口腔上胃管,行胃肠减压;同时加强止血,抑酸护胃,多西环素抗炎等治疗。10:20 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降低,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行升压处理,10:30复测血压回升,15:00患者贫血严重,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考虑DIC,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血气分析进行机械通气 ,加强气道护理。 2.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及头发,无蜱附着,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3.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臭或口腔溃疡。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4h心电监护。 5.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 蜱虫病又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 疾病介绍 * 流行病学 1990年首例病例在美国被发现。2005年美国调查其发病率为1.4例/百万人,60~69岁发病率最高,每年的5~10月为高峰期,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 2006年在中国安徽省发现首例病例。 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出蜱虫所携新型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该病毒临床症状与无形体病相似。 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直接接触危重病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