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子的德育想及其现代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荀子的德育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荀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荀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荀子的德育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以“礼治”为核心内容。本文主要是从荀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标、核心内容及其现代价值这几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来谈谈本人对荀子德育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德育思想,人性恶,礼治 Abstract: Morality i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tudying of Xunzi’s moral ideology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orality,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enhance the self-confidence. The basis of Xunzis moral ideology is evil nature of humans, the target is developing ideal personality and the core content is rites. In this paper, foremost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ral ideology, objectives, core content and value of these aspects of the theory to expound, and talk about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ideology. Keywords : Moral Thought , Evil human nature ,Ceremony governance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是战国后期的儒家大师,荀子及其弟子著有《荀子》一书。从荀子一书中可以看出,荀子在德育思想上具有独特而深入的见解。他不仅提出了以“性恶论”为核心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还通过对理想人格的描述,阐述了德育的目的,提出了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礼治”。本文就这几方面及其现代价值做以浅析,来谈谈本人对荀子德育思想的理解。 荀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恶论 (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1] 人性论是儒家伦理学和道德修养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在这一问题上荀子的观点是“人性恶”。荀子之“性”指“个体的生理欲求、感性欲望和感官能力。”[2]他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性者,天之就也”[3],而荀子人性恶中所说的“恶”指的就是“人对过度生理欲求和感性欲望的失控。”[4]“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礼而归于暴。”[5]荀子认为放纵人性,迁就人的情欲,必然导致争夺,会使人们迎合侵犯社会秩序,扰乱社会治理的行径,最终走向暴乱。必须用师长的法度来教化,用礼仪道德来引导,才能使“恶”趋向于“善”。而要达到“向善”就必须“化性起伪”。 (二)情欲难免,但可控制 荀子认为人皆有七情六欲,情欲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正名》篇中荀子论述了“性”、“情”、“欲”三者之间的关系。“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6]就是说,“性”是人天生的但却是潜在的存在,“性”呈现为“好”“恶”的倾向便是“情”,“情”接触外界事物引发冲动的反应就是“欲”荀子认为人的情欲是难免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7]所有这些欲望在人都是一样的。荀子承认人的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反对“寡欲”、“灭欲”的主张,而是给人的欲望的存在保留了很大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荀子纵容人的无止境的欲望,他认为人的欲望是一种客观存在,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待人的欲望,因此,他提出了“导欲”和“节欲”。“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8] (三)化性起伪,人性改造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人性,使之“向善”呢?对此,荀子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化性起伪”。他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9]也就是说本性不是我们所制造的,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造,而在良好的环境里实践正确的礼俗,就是改造本性最好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所说的“伪”并不具有“虚伪”、“伪造”等否定性评

文档评论(0)

wo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