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家嘴:水运第一村向新农业转型.doc
武家嘴:水运第一村向新农业转型
在苏皖交界石臼湖畔的江苏省高淳县,有一个武家嘴村。因地域偏僻,土地稀少,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渔化子村”。就是这个远离尘嚣、鲜为人知的小渔村,近年来却异军突起,屡屡成为“金陵第一村”。据该村刘前军介绍,依靠集装箱运输、黄沙运输和散货运输,2012年武家嘴村人均年收入高达98000元。
同时,近年来造船业正成为“在浅滩上挣扎”的行业。今年8月,据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东称:“目前造船企业面临三难: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本次采访,除了还原江苏高淳武家嘴村因为造船、水运而发家的路径,我们同时关注武家嘴面临的转型难题。
“金陵第一村”
在南京南站,有车直达高淳县。距离高淳汽车站不远的十字路口,就是一家由金陵首富村武家嘴村投资的武家嘴国际大酒店。沿着北岭路走不了多远,就是一片别墅区,一幢幢蓝顶黄墙的别墅在垂柳中若隐若现,小区门口立着“武家嘴新村”字样的门牌。据小区门口一位姓王的保安介绍,武家嘴新村有250多户人家,之所以叫“新村”,是因为武家嘴村本不在此,自2002年起新村才逐步兴起,如今,武家嘴还有200多位老人住在老村不愿搬迁。
在武家嘴新村,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可以发觉,其室内装潢水平一点也不逊色于城市家庭,至于冰箱、彩电、空调、音响等家电更是一应俱全。早上9点多,58岁的村民武因春在家门口拉着一根皮管,蹲在树荫底下一个塑料桶前洗渔网。
渔网,是武因春昨天半夜12点放下的,地点就在不远处的固城湖。从不远处晒着的一个蓝色皮划艇可以看出,那是他一早收网时的交通工具。“捕了30多斤鱼,一大早上就卖了200来块钱。”武因春说,固城湖里鲤鱼较多,大的有五六斤一条。
一天200来块钱,对于武家嘴的多数村民而言,简直就是零花钱。事实上,他们更大的财富来自浩浩荡荡的长江。有人算计过,如果将武家嘴的船只列队航行,在长江中可排10公里以上。如武因春就和村里人合伙经营两条集装箱船,资产从800万元增至近2000万元。原先,一家三口人,女儿结婚后添了个小外孙。如今,武因春的女儿、女婿常年在船上忙碌,据武因春形容,船有三五千吨,主要从南京到上海。
走近武家嘴村村史馆,远远可见“中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的字样,据村史馆讲解员小吴介绍,那是费孝通的题词。对于这个称号,也了解武家嘴历史的外村老者评价说:“就造船工艺而言,武家嘴只能说在高淳算第一村。”至于外界缘何给予武家嘴这么高的评价,老者把五个手指撮在一起,笑眯眯地说:“第一村,就是这个东西(钱)多,不然怎么能叫‘第一村’?”
在造船上,武家嘴村人谁也不肯认输。武因春说,他家存折上基本没有钱,有了钱就想着造更大的船。“村民们都这样,你造了3000吨的船,我就要造5000吨的船。”武因春目前共投入1000多万元造了4条船,月租金收入20万元,但他的资产在村里只属于中上水平。
据武家嘴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全村实现总收入33.2亿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500万元;生产性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50%,千万元以上的占15%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8万元。
曾经的“渔化子村”
细看武家嘴近五十年的历史,今天的光芒,并非一蹴而就。从武家嘴村委会提供的旧照片中可以看出,武家嘴原是一个古老渔村,由于地处偏僻,土地稀少,武家嘴村“人均不到三分地,世代以捕鱼为生,每逢冬春枯水季节,只能走村串户,要饭为生,村里当年是远近闻名的“渔化子村”。
武家嘴不少老人至今记得当时流传的一段话:武家嘴,长流嘴,嘴对嘴,三天不下湖,饿得像个鬼,摸粒螺狮搭搭嘴。直到解放前夕,全村82户渔民仍然聚居在低洼的湖滩上,住房多以泥土为墙、稻草为顶,有的渔民甚至只能以船为家,能住上有瓦片的“赤脚瓦房”都算是不错的了。
在武家嘴,渔业一度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据统计,1949年全村有365人,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24亩。土改后,武家嘴耕地虽然增至223.62亩,由于村民世代从事水上捕捞作业,既无农业生产经验,又缺乏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数村民都将分到的耕地连同《土地证》一起无偿转给他人。到1970年底,全村耕地仅存59亩,人均仅有1分田。
1971年,邻村的团结圩筑成,武家嘴村的耕地面积增加至362亩。但因为团结圩离武家嘴村远,生产来回很不方便,尽管1975年大队办了农场,安排部分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由于缺乏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所产粮食也仅仅够解决全村人的口粮问题。
进入70年代后,随着水产资源日益匮乏,捕捞量日渐下降,武家嘴村仍然是原镇江地区最小最穷的渔村。据上了年纪的武家嘴老人形容,当时的捕鱼工具非常简单,渔船大多数是划子船或木帆船,在这种小船上捕鱼,“不仅累,还挺危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晓庆老矣,尚能婚否?.doc
- 晚期妊娠低位水囊引产术的观察及护理.doc
- 普外科中的阑尾炎治疗.doc
- 普外科优质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分析.doc
- 普法先行县的上杭样本.doc
- 普福尔茨海姆的古老黄金.doc
- 普莱斯纳:我随时准备着离场.doc
- 智取“浙东马奇诺防线”.doc
- 智库多元化:避免政府决策片面性.doc
- 智慧城市建设谨防误区.doc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承担社会责任.docx
-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的经济发展.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我国的经济建设.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我国的政治建设.docx
- 2025-2026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英语试卷.docx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二(上)期中英语试卷.docx
-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西半球的国家.docx
- 2025-2026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月考英语试卷.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依法治国.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少年有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