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笔下的“老哥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臧克家笔下的“老哥哥”.doc

臧克家笔下的“老哥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当读到这著名的诗句,就会想起杰出诗人臧克家先生。他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生涯近80年之久,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生命就是诗。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月光穿过纸窗来。在这没法合紧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可以说,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给老哥哥牵着的……”   在臧克家先生的笔下,经常会出现一位“老哥哥”。晚年,他再次写“老哥哥”时,竟三次失声痛哭;临终,他嘱家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老哥哥”坟上。   “老哥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让他用毕生的情感来承载?   本刊记者访问了臧克家先生的女儿郑苏伊。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的,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的,我呢,还是。   郑苏伊说,父亲虽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却在穷孩子堆儿里长大。“他们穷得可怜,没有田地,没有房子,有的是一条‘农奴’的身子。”父亲同情和热爱这些淳朴善良穷苦的农民,“老哥哥”就是他们的代表。他在父亲家做了一辈子长工,从20岁起,用他那曾是铜帮铁底的身子,用一生的血汗和忠诚,服侍了臧家四代人。待年老无用的时候,却被臧家无情地撵出了门。   父亲曾详细记叙过当年的情景:“老哥哥一天一天地没用了。日夜蜷缩在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曲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   “我满眼流泪,哭送老哥哥走。他背着一个小包包,劳动一生的代价,走向何处?(“老哥哥”终身未娶,无家可归,只好去焦家庄子投奔侄儿。)   “侄儿是穷苦农民,穷得吃不上饭,怎能再加上他这个累赘呢?我送老哥哥出了庄,看着他一步一步地下了坡……”   望着被榨干血汗后的老人孤身离去的背影,父亲第一次对他的祖父和地主阶级产生了憎恨!   父亲早期诗作的题材和主题主要是描绘旧社会农民的不幸遭遇,他关心农民、同情农民,为农民的不幸控诉、呐喊!而“老哥哥”则成了他一生的挂念。   每次写老哥哥的时候,我都是心发痛,眼流泪的。……他去世几十年了,但他的魂与我的神交接,至亲的人是不死的。   郑苏伊说,为了怀念“老哥哥”,父亲蘸着浓情多次写过“老哥哥”。他写的时候流泪,我们看的时候也流泪。   父亲曾写道:   “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的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到了家一个腚还没坐好,就开始问短问长了。心急急地想探一下老哥哥的消息,可是口却有些不敢张开,早晚用话头的偏锋敲出了老哥哥健在的消息,心这才放下了。”   “1929年,祖父去世了。我把还活着的老哥哥请了来,一道睡在我的房子里,我想他,我亲他,我想在他生前给他一点温暖,使他感到,人间并不完全是一个冰桶。”   “‘日后再见吧!’我一边走着一边回味着老哥哥这句话。但是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谁料定它那刹会自落呢?”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来得及接受吗?”   “1937年,我从临清回到老家,得知一年前老哥哥已下世了,我亲自跑到焦家庄子去凭吊荒野中孤零零的他那口小坟。我对老哥哥真是比对曾祖父、祖父、父亲还亲上几分。”   父亲83岁那年,写《诗与生活·皓首忆稚年》中“老哥哥”这一节时,往事涌上心头,他不禁痛哭失声,快步跑到卫生间拧开水龙头以冷水冲面;回头写了几行,又第二次、第三次痛哭……   父亲说,人心交感泪自倾啊。同样写一个人,运用的材料也不出事实的范围,但感情的浓度却不随时光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益深厚与强烈了。   父亲还常给我们讲,看见故乡夏夜光亮的场园,儿时看星星到深夜,怕红毛鬼,扯着“老哥哥”的衣角,央求他送自己回家的情形就来到心间。冬天,大雪压屋檐,他就想起在小耳房的热炕头上,听“老哥哥”讲“长毛”作反的乐趣,尽管没有罩子的煤油灯煤烟子冲鼻冲眼,却觉温馨一团。他深夜不眠的时候,一种什么声音忽然入耳,仿佛听到“老哥哥”半夜起来给驴添草,那种亲切而呵斥的声音续断……在秋收季节,满街高粱叶的香味,声声尖鞭的声响,仿佛看到“老哥哥”在场园上伸长手臂高举木锨……   “老哥哥”在父亲心中无处不在,不管是在梦中,还是白天。   设若我死了,设若我死前还有一点时间,/我一定写下一句最后的请求……不管路多远,山多高,水多深,/一定要把我葬埋在故乡!……就在这些穷人的身旁,/匀给我一小块安身的地方……   郑苏伊说,1994年10月,是父亲90岁诞辰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