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奖:为什么是爱丽丝·门罗.doc
诺奖:为什么是爱丽丝·门罗
现实主义死了么?
在信奉“出名要趁早”的中国人眼里,爱丽丝·门罗几乎是个奇迹。
这位早早婚嫁、育有四女(二女儿不幸夭折)的家庭主妇,虽然从19岁就开始写作,却要到37岁时,才出版第一部作品。50岁之后,她的创作力全面爆发,“真正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
当她以82岁高龄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只有她一部作品的译本一由8个中篇组成的小说集《逃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门罗在中文读者中的知名度。远不及她的加拿大同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同样是女作家,阿特伍德聪明、尖锐、奇技叠出,显得更为时髦扎眼,更容易被命名、贴标签和理论阐释,也更符合追逐花样的文艺爱好者口味。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曾将门罗誉为“当代契诃夫”,这意味着一个事实:门罗与阿特伍德迥然不同,她的写作在一种非常古老的现实主义传统之内。
现代主义以降,尤其“后现代”之后,人们一次次地宣布:现实主义写作已经死了——它太过于陈旧,无法处理新鲜而刺激的当下现实。这一类判断预设了一个前提:小说写作的出发点就是现实,因此小说的写作方式必须与现实匹配。
果真如此吗?倘若要与现实匹配,我们能够在小说之外。找到更为直接有力的方式,比如新闻特稿、纪实作品、历史著作……它们甚至可以被写得有趣、生动、文采斐然。
然而人类仍然需要小说。这说明小说的出发点不是现实。阅读经验告诉我,任何不以迎合为目的的写作,最初动因必然来自作者内心,可能是孤独、恐惧、不安全感等等。这个动因就像是珍珠的核,所有小说元素,是围绕这个核而裹缠起来的珍珠质。可以用现实、想象、历史……用各种可能的材料去包裹这个核。
小说家眼中的现实,是“为我所用”的现实,而非客观现实。连笔下光怪陆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都坚称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窄化,导致对“现实主义”理解的窄化,甚至导致对“现代主义”理解的窄化。马尔克斯说:“一切的现实,实际上都比我们想象的神奇得多。”小说家的价值。在于拒绝将现实加工删略、根据因果律排列组合,拒绝将现实客体化、抽象化。他们打消“我”和“我”之外的隔膜,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
在此意义上,小说呈现的复杂,与其说是现实的复杂,不如说是内心的复杂。用门罗的话来说:“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说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文学是一门关于人性的学问。人性是恒定而普遍的。文学的精神实质也是恒定而普遍的,不受现实世界之浮光流转的影响。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新。在于新技法、新思想、新内容。是一种肤浅观点。太阳底下无新事。世界上的人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个哈姆雷特、一个包法利夫人。这样古旧不变的事实,才是文学始终存在的真正原因。
现实主义古旧而强大,它能够容纳现代主义的各种技艺。形成一种更为宽广的传统。西方文学的现实主义回归证明了这一点,一位与契诃夫相隔百年却仍承其风格的女作家获得诺奖。也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让作家走得更远?
门罗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母亲是名教师。她的人生大部分时间在渥太华度过。她的小说描写的也是这般城郊小镇的日常生活,时间背景基本是她本人30岁至50岁的那一段历史。她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汹涌着的暗流。
这样的风格让人想起一串经典作家的名字:雷蒙德·卡佛、约翰·契弗、理查德·福特、理查德·耶茨、罗恩·拉什……与他们不同的是,门罗所写的,大部分是女性。早期写刚刚进入家庭生活的年轻女性。后期写被日复一日生活淹没的中年女性。
小说名《逃离》,对于门罗的作品有一种普遍性暗示。逃离是一个动作,一种姿态,一次撕裂,是一股在庸常生活和内心欲望之间形成的张力。然而,逃离又是无望的,因为逃无可逃,生活无处不在;但又战无可战,生活如此强大。“梳子与牙刷都必须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摆,迈的步子应该不多不少,否则一定会遭到报应的。”(作品集《逃离》之第七篇《播弄》)
门罗的多数作品,很难以一两句话概括轮廓。她赖以取胜的不是奇谲诡异或故作宏大的情节,而是精巧复杂的技艺。在生活的细部精雕细琢。也恰恰因此,此次诺奖结果一出,立即看到有人批评她是“优秀的匠人”,认为技巧有余,才华不足。
一直以为,对文学的误会之一,是写作主要靠才华。相比才华横溢。懂得收敛才华是更强大的能力。做到这一点,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大量阅读,更需要生活阅历带来的心智成熟。才华决定一个人的起点,真正能走多远,还是看性格。比如执着、勤奋、坚持……很多时候,老实人比聪明人走得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