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蔡和森故里.doc
走进蔡和森故里
从长沙出发,沿潭邵高速公路往南行150公里,就来到了湘中腹地——双峰县。“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这是清代名士朱尧阶对双峰的描述。这方土地养育了一大批英雄儿女,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真挚学友蔡和森便是其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乾坤一少年”
现今的双峰县县城,便是蔡和森故居的所在地——永丰镇。1899年,4岁的蔡和森随母亲从上海回到了这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家乡。
巍巍双峰,屏立东南;滔滔湄水,穿镇而过。提起永丰,人们能联想到的是驰名中外的土特产——永丰辣酱。如果对永丰再熟悉一点,还会想到制作、经营这种土特产最为有名的“蔡家酱园”。“蔡家酱园”,指的便是蔡和森的老家。明清以来,蔡家世世代代就在这里开设蔡广亿、蔡广益、蔡广祥等几家酱园。到了蔡和森父亲手里,经营的“蔡广益”难以为继,家道逐渐中落,蔡和森不得不到堂兄开设的“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徒弟徒弟,三年奴婢”,少年蔡和森虽然身患哮喘病,但是每天仍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天未亮就要起床工作,晚上还要照顾店主的起居生活。身体和精神的磨难没有击垮蔡和森的人生梦想,反而让他更加坚强。3年学徒期满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商读书。
进入永丰国民初级小学读书时,蔡和森已经16岁。因为年纪大,大家都嘲笑他为“太学生”。因为年纪大,蔡和森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日夜苦读,涉猎群书,其才思和学识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社会上也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永丰,至今还流传着蔡和森“巧对其买墨”的故事:一天,蔡和森到文具店买墨。文具店的老板早听说了他,想考考他的才学,老板说:“我出上联给你对,对上了,我送你一锭墨。”蔡和森点点头。老板出的上联是:小学生买墨,三元及第。蔡和森稍稍思考,即对出下联:大老板经商,四季发财。老板听了连声叫好。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很合老板经商发财的心意。老板立刻送给蔡和森一锭上等的“三元及第”墨。
让家乡人更为佩服和惊叹的是,蔡和森带领全家、全校、全镇剪辫子、“割尾巴”的壮举。1912年,蔡和森跳级进入双峰高等小学读书,其时正是辛亥革命后第二年。推翻清廷、结束帝制的消息传到永丰,蔡和森异常兴奋,他不仅参加了宣传队,还以实际行动响应革命主张。在永丰,他第一个剪掉辫子,并向同学们庄严宣告:“蓄这么长的辫子,是满清王朝奴役、统治中国人民的一个象征。现在皇帝被赶跑了,还留着这条像猪尾巴一样的辫子,多丑啊!”很多同学在他的倡议下,纷纷把头上的“尾巴”剪了下来。回到家,经过他的动员,母亲第一个响应,拿出剪刀“咔嚓”一声就将脑后的巴巴头剪掉了。接着,妹妹蔡畅也把辫子剪了。最后,蔡和森在母亲的支持下,将父亲的辫子也剪掉了。一家人剪辫子的消息,在永丰街上不胫而走,很多人都跑到他家来看稀奇、看热闹。蔡和森的母亲便抓住机会,学着蔡和森的样子,向乡亲们作演说,号召乡亲们剪辫子、反满清。这样,在蔡和森一家的宣传和影响下,剪辫子的主张在永丰很快就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这个古老而沉寂的小镇一时充满了新时代的生气。没几天功夫,永丰镇上的男女老少,都陆续剪掉了脑后的“尾巴”。
蔡和森在双峰高小只读了一年,便离开家乡,开始到长沙求学、谋生。他先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再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一年多后从该校毕业。“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18年,在租住的长沙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与毛泽东、萧子升等共同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践行“革新技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宗旨,在湖南、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蔡和森与毛泽东一道,踏上游学之路,近一个月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及益阳、沅江、汉寿、浏阳、岳阳等地广大农村,在实践中接触底层社会,思考中国的未来。仲夏时节,受新民学会委托,蔡和森启程赴北京,筹办留法勤工俭学事宜。乘船从长沙出发,过洞庭湖时,蔡和森眺望湖面汹涌的波涛,心潮澎湃,思绪万端,即兴吟咏了一首《少年行》:“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此,一位乾坤少年踏上了革命征程,开始了为国为民辗转漂泊、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
革命的一家
1913年,蔡和森到长沙上学后,便鼓励年近半百的母亲也去省城读书。在蔡和森的鼓励下,母亲葛健豪不仅决定自己去读书,还准备卖掉仅有的家产,把家里的小女儿蔡畅和已出嫁了的大女儿蔡庆熙,还有一个刚懂事的外孙女刘昂,一家三代五人,都带到长沙念书。葛健豪报考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时,学校老师见其年纪太大,又带着孙辈前来,不肯让她报名。蔡和森便给县府写报告,县官知道后,被他们一家三代人进城读书的行为所感动,批了“其志可嘉”四字。于是,葛健豪得以顺利进了教员养成所,儿女则进学校,外孙女进幼稚园。三代人同时进省城求学,在当时甚至今日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