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doc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开端,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和深度,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技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设计问题的目的性、难易度、趣味性、启发性四个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曾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从这里可以看出,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和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提问“面面俱到”。教师在课堂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或者提问“泛泛而谈”。提问分层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时提问“步步为营”。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有目的性 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课堂提问如果找不准切入口,就会犯无的放矢、漫无目标的毛病,导致拖堂,把握不住课堂节奏,课堂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 因此,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不必太多,一课只需二、三个主要的有效问题,这几个问题要能牵动整堂课的重点,正所谓“牵一线而动全身”。 案例一:《孔乙己》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四个问题:1.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生活得快活吗?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然后学生讨论,展开文本阅读。 师:孔乙己哪些方面使人快活呢? 生1:孔乙己的神情、外貌使人快活。 生2:孔乙己的语言、动作也使人快活。 师:好的。我们现在看看,孔乙己的衣着,外貌为什么使人快活。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孔乙己衣着,外貌的句子,读一遍。 生读:孔乙己是站着唱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嗯,好,为什么这样的衣着,外貌会使人快活呢? 生1:他这样的衣着,突显他自命清高。他的身份、地位不如人家高,却硬要穿长衫,充着有学问的读书人的样子,很搞笑。 生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无权无势,他虽然“穿着长衫”,可是“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见他是介于长衫主顾和劳动者之间一个不伦之类的人,这些方面让人耻笑。 师:这反映他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3:很迂腐。 生4:爱慕虚荣,自命清高。 接着学生讨论孔乙己的动作、语言、神态方面是怎样使人快活,孔乙己的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自命清高、迂腐麻木的性格,也就围绕着“哪些方面使人快活”这个主问题而清晰起来。第3问“他自己快活不快活?”学生马上说出孔乙己是不快乐的?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第一次到店与第二次到店的情形从不同角度作对比,从文本中找出孔乙己不快乐的理由。学生兴趣极高,纷纷发言,有的说他被打断了腿的孔乙己不会快活;有的说他被丁举人打了后,去咸亨酒店买酒,还被周围人嘲笑,人们一点也没有关心他,这种情况下孔乙己不会快活;有的说他没考上秀才,而别人以为他什么也不值,连十九个铜钱也不如,因此不快活;有的说从前面“青白脸色”到后面的“黑和瘦”,从前面的“长衫”到后面的“破夹袄”,可见他不快活;还有的说,从原来“排出九文大钱”到后面的“摸出四文大钱”可见他经济拮据内心痛苦,不快活……学生讨论后,笔者顺势提出第四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还写这些人的快活呢?其用意何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主题作深入的探究。学生也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要批判科举制度的腐朽,人民的麻木不仁,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也明白鲁迅先生以乐写悲,用众人的“快活”来贯穿孔乙己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加强了悲剧效果。 设计教学的问题,应服从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需求,发展哪些能力。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本案例中,笔者设计的四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文本中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