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卓越工程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培养体系实践探索.doc
基于卓越工程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摘要:从卓越工程教育的新视野出发,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开展了构建全新的学生培养体系、建立完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学生培养体制、学生教学体制和学生职业教育体制等系列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卓越工程教育;高校;学生;培养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1-0037-05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2007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使工程教育更加注重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认同性与和谐性教育。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教育部又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目前共有两批194所高校,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注重在不同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工业化和国际化背景下,贯彻卓越工程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学生培养体系改革,使学生适应并引领企业和社会需求,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
本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为个案,对其卓越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培养体系建构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以期深化卓越工程教育理念,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学院坚持在本科生培养体系上不断实践和创新,近年来,探索和实践了多项制度,包括实施本科生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层次给予专门学业指导,实行学术导师制,帮助成绩优秀同学提高学术能力;实行学业导师制,帮助学习成绩落后同学提高学习成绩等。该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科研水平、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率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同时,学院也积极进行实验室改革建设、本科生课程设置调整、学生创新竞赛等,配合学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在此基础上,学院探索建立了全新 的学生培养体系。
一、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建立矩阵结构的学生管理体制
学院根据本科生特点,提出了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加强一年级班主任管理、二至四年级学士导师管理的新理念,创新建立系统育人的矩阵管理体制。加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配备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院主要领导、专家、知名校友为新生开设学业学术的指导讲座,拓展视野,建立专业思想,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至四年级本科生,实行学士导师制。由学院行政总负责,各系、教研室主任对本系学生负责,协同各专业负责人,由专门配备的学士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学术、科研创新等能力的精心指导和培养。高年级辅导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党建、班团建设和对学士导师的指导上,各教研室(研究所)支部书记和专业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本专业学士导师和学生的工作上。在学生培养管理上,形成学院党政两条线齐抓共管:党总支书记——辅导员——教研室支部书记——学士导师——学生;院长——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学士导师——学生。这种纵横结合的方式,形成矩阵结构的学生管理模式,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
二、创新学士导师制,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卓越培养体制
1.落实学生专业化个性教育,创新、扎实、有效地实行学士导师制
学院实行学士导师制,主要针对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每个年级5人左右配备一名学士导师。学士导师一般由具有中级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包括实验室教师)担任,其他人员(如不具有中级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的实验室老师)提出申请,经资格认定后也可以担任。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士导师选择与分配工作。原则上在各专业范围内,采取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方式,最后由学院统筹安排。一旦确定学士导师与对应指导学生,原则上不再更换,对于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如有充分的理由,在选题阶段,经双方学士导师同意,学院备案,才可以更换指导教师。
学士导师履行的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学业指导(选课、学习成绩、诚信考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科研、创新等)。学院对于学士导师的工作,给予指导每位学生每年4学时的工作量补贴。对于学士导师所带学生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情况包括学生以第一作者或负责人的名义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或完成省市级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类竞赛奖项等,学生拿到第二学位、被正式录取为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