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docVIP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doc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   [摘 要]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是使监管者、银行和社会公众效用最大的一种监管模式。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金融监管中各参与者的博弈分析,认为在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监管当局提供的有效监管激励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造成监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快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顺应国际金融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 激励相容;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一、激励相容理论在银行监管中的应用   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而且正在使监管变得更加激励相容”,而另两位美联储董事苏珊·菲利普斯也曾说过“在过去几年中银行监管的目标并没有改变但我们正在迈向更加激励相容”,罗伦斯·梅尔也说“监管当局与银行之间的长期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开始寻找用经济学家的行话来说是激励相容的监管策略”。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尔利和斯威廉·维克里在委托代理问题中引入激励相容理论。他们认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的行为,这就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   霍夫曼(Kaufman,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安全网的建立如果只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那么系统性风险非但没有降低,反而会增加银行失败概率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大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卡恩(Kane)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低效率的原因是存在“激励问题”。哈特和莫尔(Hartand Moore)等学者提出提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使理解银行监管的一个全新视角,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难以通过市场自身力量解决,而契约的有效性依赖于法律制定和执行效率。皮斯托(Pistor,2002)等提出“法律不完全理论”,认为金融领域的法律不健全是监管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约束代理人的有效手段。巴特查理(Bhattachary,1998)等通过对银行监管理论对最优银行监管体系参考价值的回顾,着重分析了银行安全网的道德风险。桑托斯(Santos,1999)分析了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其他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并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论文献进行了回顾。项卫星和傅立文(2005)陈雨露和汪昌云(2006)、类承暇(2007)等通过对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认为如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监管者恪尽职守,以及设计何种激励约束机制使银行与社会公众的目标函数一致,是现阶段我国银行监管的迫切和现实问题。   二、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在对银行监管有效性方面的研究,Kane(1981)在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上发展出“规避管制”理论及该理论的动态模型,论证了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因是金融管制。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监管者和被篮管者在金融市场上都有特定的目标利益,当两者目标发生冲突时,双方都不会主动退出市场,作为监管者要根据情况制定新的监管手段,作为被监管者则会寻找监管者新监管手段中的“监管真空”,规避管制。Kaufnan(1996)指出由于银行具有低现金资产比率和高负债比率,所以银行一旦出现支付危机,便会迅速采取减价出售贷款资产并大量抛售抵押品的方式解决危机,从而扰乱金融市场,因此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的规范和银行准入及退出的监管。WilkoBolt(2004)认为风险行为的增加是由于银行间的激烈竞争,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制止。在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性方面,改进的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的潜在风险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并成为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动力。Barth等(2004)认为虽然严格的资本要求与不良贷款相关性较低,但在其他监管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严格的资本监管与银行的危机并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同时,他还分析了赋予监管者更大权力的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他认为强势的官方监管可以阻止银行管理者从事过度的风险承担行为,对银行的发展、绩效和稳定都是十分有利的;但较强监管者也可能导致腐败或阻碍银行间的合作。江曙霞(1994)对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银行监管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有效的,而我国银行的核心资本不足,应尽快补足,提高银行体系的整体安全性,同时银行应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增强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刘晓勇(2001)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认为有效的银行监管是建立在完善的银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