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歷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
一﹑原始人群的居住方式
巢居:主要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体现水文化特征 。
后发展为干阑式建筑,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穴居:为黄河流域广泛采用,体现土文化特征 。
后发展为窑洞式建筑,如:山西石楼县岔沟村遗址
二﹑木构建筑的产生
穴居 半穴居 穴顶比重上升 木骨泥墙
其发展过程体现了水文化和土文化建筑的双向渗透,成为木构架建筑生成的技术渊源,具体体现为:
1)土木结合的构筑方式,奠定了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传统。
2)积累了土加工经验,萌芽了夯土技术和土坯技术。
3)积累了木加工经验,诞生了梁、柱、椽、檩等基本构件;从扎结到榫卯,推进了木构件的组接方式。
4)完成了墙身和屋顶的分化,萌芽了形体的雏形。
5)萌芽了木木构架建筑空间组织的雏形。
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分三个区域,即墓葬区、制陶区和居住区,墙面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陶化。
龙山文化遗址:
住房遗址出现家庭私有化痕迹,出现套间式半穴居,平面吕字形,白灰抹面,并出现刻画的图案。
问题:1)原始社会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建筑有何不同?
2)中国古建筑的产生对后期建筑有何影响?
第二章 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从夏经商到西周而到达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夏(前2070~前1600年)
在考古学上,夏文化尚在探索当中,尚未有确定的夏代建筑遗址。
商(前1600~前1046年)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阶段,为建筑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1) 青铜工艺纯熟,出现青铜制的斧、凿、锛等工具。
2) 手工业发展,专业化分工明确。
3) 夯土技术趋向成熟。
4) 大量奴隶劳动集中。
一)宫殿——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
遗址分宫殿、作坊、墓葬、居民四个区域。
宫殿依轴线排列,作庭院式布局。
宫殿区又分朝庭、居住、祭祀三部分。
初步体现“前朝后寝”和纵深对称布局的雏形。
陵墓
远古时代,人死后弃之荒野,称为天葬,后改为埋葬。丧葬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很重要的礼制,陵墓在古人心中有多重意义:1)侍奉意义。从商朝起,统治阶级的陵墓便盛行厚葬,安置丰富的陪葬品。
2)祭祀意义。上陵典礼成为推行皇权和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3)萌庇意义。古人把死者葬地的优劣与后代的贫富贵贱相联系。
4)显赫意义。以宏伟的陵墓建筑群激发人们的敬畏心理,强化皇权的统治地位。
商代陵墓大多集中在殷墟附近,现已发现20余处。陵墓的特点如下:
平面“亚”字形,不起坟,深埋,分为地下(地宫)和地上(享堂)两部分。
地下为墓室,安置棺椁;地上为一组环绕陵体的设施,为了影响后人。
墓穴向地面掘有斜坡形羡道,为上下运输的通道。
问题: 商朝宫殿建筑的布局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西周时期(前11世纪~前771年)
陕西歧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
b、平面由两进院落组成,轴线上依此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c、屋顶采用了瓦。
d、墙上用三合土(白灰+砂+黄泥)抹面,平整光洁。
瓦的发明是西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出现了筒瓦、板瓦、脊瓦和瓦钉,使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发展来的。
春秋时期(前 770~前476年)
高台建筑
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历史悠久、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过程
的独特建筑形式,常与宫殿、楼阁融为一体一体,不可分割。
基本方法是在城内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方形夯土台,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然后在高台上筑殿堂、屋宇。
材料和艺术
春秋时建筑上的重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建筑装饰和色彩
也日益向多样化发展,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等。在建筑雕饰上出现了木雕和石雕。
问题: 春秋、西周出现了哪些建筑材料?
第三章 封建社会早期的建筑
早期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到南北朝结束,即从前475~前589年,约1000余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工具进入铁器时代,木构建筑体系基本形成。
一﹑战国时期建筑(前475~前221年)
主要特点:
大城市大量涌现。
大规模宫殿和高台建筑兴建。
瓦明显进步并大量使用。
制砖技术发展。
装饰图案丰富多彩。
建筑实例——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群
封土高大,之上建祭祀性质的祭殿。
严格的轴对称布局。
墓中仅存的遗物为铜板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几墓横列,上各有享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外有两道神墙环绕。
二、秦代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TEM教育推广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docx VIP
- 白皮书qrl whitepaper抗量子账本.pdf VIP
- 公司运营管理方案.docx VIP
- 应对量子威胁:SIM体系抗量子密码迁移白皮书(2025年).pptx VIP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 VIP
- 一种提高肉桂醛精油水溶性及稳定性的工艺方法.pdf VIP
- 劳动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docx VIP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生物医学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信息技术项目化教程课件 项目1 认识计算机—任务4认识操作系统.pptx VIP
- 树轮异常结构的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