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类的活用 曹祝兵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得条件下,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作词类活用。 如:《左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本身具有几类词性,如“命”,既是动词,又是名词。 兼类:固有、固定、经常 活用:非固有、临时、偶然 二、使动用法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论语·尧曰》:“子正其衣冠。”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孙子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 (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诗·小雅》:“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美你发廊 舒肝片 快胃片 清脑丸 独善其身 祸国殃民 沉鱼落雁 这件事真笑人。 这孩子真气人。 活跃市场经济。 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留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三、意动用法 《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仅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晁错《论贵粟疏》:“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荀子·天论》:“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现代汉语的意动用法 不远千里 自惭形秽 不耻下问 我高兴见到他。 他骄傲自己曾经是一位反法西斯战士。 改革开放,我们应乐于与外商打交道。 老王是一个重农业轻工业的领导干部。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比较 相同处:结构相同,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 均可用形容词、名词的活用来表达。 不同处:意念不同: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使宾语怎么样” ;意动用法的含义是“认为宾语怎么样”。 动词只有使动用法,没有意动用法。 《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廉蔺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斥之。” 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东。” 《史记·孙膑列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数词词活用作动词 《荀子·儒效》:“法后王,统礼仪,一制度。” 《韩非子·十过》:“今君杀臣身以三之可也。”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不毛之地 鱼肉百姓 衣冠禽兽 不甘人后 在电脑上键入一行字。 她回家奶孩子去了。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皆似乎在休息了。(沈从文《边城》) 六、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动作的方位或处所 《国语·鲁语上》:“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 《礼记·檀弓上》:“童子隅坐而执烛。” 2、表示行为动作的工具或依据 《中山狼传》:“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史记·陈涉起义》:“失期,法皆斩。” 《汉书·霍光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身份或态度 《史记·屈原列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战国策·赵策三》:“彼秦者……虏使其民。”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表示比喻) 《聊斋志异·狼》:“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史记·循吏列传》:“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