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单元 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编辑者:刘伟(内蒙通辽一中北校区) 【复习导引】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兴起、发展、演变过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备受社会冷落;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取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清之际,出现了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与反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理解一些重大历史概念,结合历代儒学思想家的观点主张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从儒家学说的产生到汉代发展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再到明清时期民主思想的出现,无不体现了思想文化史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高考分析预测】 1.近年来,广东、海南、山东、安徽等省区的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单科卷考查的考点包括道家的“无为”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的思想等。多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2009年福建文综卷的非选择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张。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对具体思想主张的比较、辨析和理解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 2.未考查的考点主要有:“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三教合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在201年高考的复习中,应注意对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陆王心学产生的背景、主张及影响的考查,一般会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尤其是引用文言文原文,要特别关注,并注意抓住每个思想家及学派思想主张的特别之处。 【高考考点】 1、①孔子与老子的思想;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③儒家思想的形成。 2、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汉武帝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复习重点】 1、①“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意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②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③联系现实评价儒家思想 2、①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有关史实 【考点落实】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未树立绝对权威,人们思想不受束缚。 (3)阶级:士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自己政治愿望。 (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二)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 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 道家 春秋时期 老子 儒家 春秋时期 孔子 战国时期 庄子 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墨家 战国时期 墨子 法家 战国时期 商鞅、韩非子 (三)历史地位和意义 ?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一)早期儒学(《论语》) 1、春秋晚期:孔子(圣人),创立儒家学派。 (1)思想核心:仁(“爱人”),实现仁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4)保守成分: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作品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地位及原因 孟子(亚圣) 《孟子》 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性本善” 孟子和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战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