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公开课浅议.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改下公开课浅议.doc

新课改下公开课浅议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面临着新旧教学观念的碰撞与更新、新旧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上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有些变化却是让人担忧、困惑的,因为它脱离了教学常态只单纯的去追求新课程倡导的变化,结果往往是只有“形”而无“神”,有的甚至因为认知的偏差而采取了不当的做法,如,课堂上追求不正当的完美、虚假、“作秀”,上课就像“彩排”,满堂喝彩,没有任何缺陷。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真实”。   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到底怎样才能由作秀走向实效呢?   1.创设情境要有效   数学新课程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要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原形就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或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庸俗的、泛滥的或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如:有的教师在上“加、减混合计算”一课时,用课件创设了两个非常漂亮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鱼儿在海底游来游去的动画情境,学生被课件中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鱼儿在海底游来游去的动画情境深深吸引,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反而没有在比较中思考、理解和掌握,同时两个不同的情境也不利于学生去比较。而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每天都要乘公共汽车上班,昨天早晨上车后,车上共有9位乘客,途中先下了5位乘客,后又上来了4位乘客,这时车上有多少乘客?在学生列出算式、说出算理后,老师又告诉学生:今天早晨,老师上车时,车上还是共有9位乘客,途中先上了4位乘客,后又下来了5位乘客,这时车上有多少乘客?在学生解答完后,老师又问:两次都是算车上现有多少位乘客,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学生对运算顺序的体验、理解就要容易些,也更深刻些。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   1.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先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分析。找准情境与数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这样的课堂才有效。   1.2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过程要有效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学生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中,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后进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思考的机会,因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课堂成了少数学生表演的场所,教学的“三维”目标自然很难落实到实处。   如《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推导公式”教学片段:   师: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已学过的图形。   师:请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合作发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合作探究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教师示意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探究出结果,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这是真的探究吗?“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怎么想到的?学生不得而知,在他们的认知过程中也就存在了一个空白,我们的探究也就成了一个空壳,有形而无实。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已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已具有了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因此,在探究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与比较中学生也能自主地认识到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推导的道理,这将使探究过程真实而有效。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合作探究时,应注意:   2.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和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它以概括、规范、结论、静止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前,它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我们不仅要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要学会在细节上进行推敲,深入推敲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的精神。   2.2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把握不透,对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认识模糊,都会影响我们的教学。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教材的细节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