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和变异 1.? 非等位基因就是指,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2.? 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活力、形态大小、发育速度、以及抗逆力等方面,优于杂交亲本的现象就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领域的普遍现象,动、植物界都有。在家禽、家畜中杂种优势广泛应用于鸡、羊、猪等育种工作中,所产生的杂种个体具有体型大、健壮、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杂种优势也运用在科学实验上,科学工作者喜欢用两个纯合杂交子一代做实验材料,因为子一代具有遗传上的纯一性以外,还具有生活力强,抗逆性强等优点。 由于杂种优势以杂种第一代最强,以后逐代递减。杂种优势越强的组合,其优势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在生产上要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就必须年年制杂交种,以确保利用F1。 生命的自然史 1.生命起源的化石记录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是格陵兰西南部伊苏瓦地区的沉积岩,年龄约为38亿年。在这种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有机物的微结构,此种结构已被证明已在水面放电时产生的。 1978-1980年间,澳大利亚学者格罗夫斯等连续报道了在澳洲诺斯波尔(North Pole)地区发现了一些丝状微体化石。此化石由排成链状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组成。从外观上看,这些原核生物与现代的蓝细菌没有明显的区别。 课本上电镜照片所显示的是始杆菌(Eobacterium isolstum)化石,发现于南非和斯威士兰边界巴波通地方32亿年前的无花果树(Fig Ttee)地层的燧石矿床中。始杆菌长约0.5微米,以个体单独存在。 2.米勒的模拟试验 美国学者米勒和尤里等人,于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进行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课本中的图6—3所示。首先抽出空气,加入氨、甲烷和氢的混合气体,并把水加到500毫升的小烧瓶中。然后将烧瓶内的溶液煮沸,使混合气体进入溶剂为5升的玻璃容器内。容器内装有相距1厘米的两根钨电极,外接高频线圈,通电后使电极间连续火花放电。当混合气体穿过电火花时,产生了非挥发性产物。火花放电持续1周,结果得到20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有11种氨基酸。在这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 氨基酸合成的机理,在模拟试验中医研究的比较清楚。在持续1周的火花放电期内,先合成了大量的醛类和氰化氢,在和氨等反应产成氨基酸。 米勒等的氨基酸生成模拟试验是否真正反映了上的变化呢?最近10-20年来所获得的宇宙资料支持了米勒实验的真实性。在宇宙尘埃中发现了HCN、甲醛、乙醛、氢乙炔等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此外,在云始终也发现了许多中氨基酸。根据这些从地球以外获得的资料来看,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微生物,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原始地球化学进化早期阶段可能发生的过程。同时也说明,化学进化过程不仅发生在原始地球上,而且也发生在宇宙中的其他天体上。 3.团聚体假说 前苏联学者奥巴林等认为生物大分子必须组成体系,形成界膜并与周围环境明确分开,才可能进一步演变。所以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可能是生命出现之前,化学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他们提出团聚体假说作为研究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 奥巴林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在一起,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无数的小滴,即团聚体。后来发现,蛋白质与糖类、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相混,均可形成团聚体。团聚体小滴约为1-500微米,外围部分增厚而形成一种膜。奥巴林把磷酸化酶加到含有组蛋白和阿拉伯胶的溶液中,酶就浓缩在团聚体小滴内;再把葡萄糖—1—磷酸加到溶液中,后者就会扩散进入团聚体并被磷酸化酶聚合成淀粉。聚合时释放出的磷酸根则作为“废物”从小滴中扩散出来。由于阿拉伯胶是一种糖类,故合成的淀粉可是团聚体的体积增大。当团聚体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发地分裂成几个小滴。 若把磷酸化酶和淀粉酶一同加到团聚体的配置物中,则这两种酶都会浓缩在团聚体内,随后发生两步反应:葡萄糖—1—磷酸进入团聚体并被磷酸化酶聚合成淀粉;淀粉酶则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后者与磷酸根一道扩散回到周围溶液中。可以设想,如果团聚体能自行制造磷酸化酶和淀粉酶,在他们周围环境中又有足够的葡萄糖-1-磷酸作“食物”,则他们就既能化成,又能分解。如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团聚体球就能“生长”,并通过分裂而“繁殖”。由于团聚体模型能表现出这些最简单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4.微球体假说 这一假说是由美国学者福克斯(S.W.Fox)提出的。福克斯等把酸性类蛋白放到稀释的盐溶液中,加热溶解,冷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溶液中出现无数个大小均一的球状小体,福克斯称它为类蛋白微球体。 微球体的直径约为2微米,其形状和大小与球菌相似。结构较稳定。贮存数周,不会丧失结构的完整,经离心收集后结构仍不改变。微球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