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2008-04-24 21:26:38| 分类: 经济 阅读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一) 阿马蒂亚·森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授予现任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森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十分宽泛,但他主要是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和消除饥馑、贫困和不平等、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和会选择等问题的研究。他曾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专门研究过印度、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他曾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当地实践之中,并且试图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 森在衡量贫困程度方面把收入分配与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他的研究特点是把哲学思辨及其观点融入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发展中国家案例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因此他被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形象地比喻为。我们经济学界的良心。。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福利时,通常只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森认为这种研究视野过于狭窄。他改进了社会选择理论,把经济社会的个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探讨社会福利如何受到政府或团体决策的影响。他利用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其它指数,着重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瑞典科学院高度赞扬他。将经济学与哲学手段融为一体,从道德的角度和范畴探讨极其重要的经济学与社会问题。。 一、森在社会选择、福利分配与贫困问题研究方面的贡献 阿马蒂亚·森在福利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几项关键性的贡献,他的贡献跨越了从社会选择的公理性理论(Axiomatic Theory)和福利指数与贫困指数的定义,到有关饥馑的经济性研究的广泛领域。这些专题是以对于分配问题的总体兴趣和对社会中最为贫困的群体所具有的独特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森教授辨明了允许个人价值与集体决策相聚合的条件,以及允许集体作出与个人权利范围相一致之决策的条件。通过分析在作出集体决策时可以获得的有关不同个人之福利的信息,森改善了比较社会福利不同的分配的理论基础,并且给出了新的、更加令人满意的贫困指数之定义。在经验研究中,森对自己方法的运用提高了我们对于饥馑背后经济机制的了解程度。 社会中的个人在不同选择行为上所附属的价值是否能够以一种既公平、又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方式聚合到社会整体的价值之中?多数原则是否一个可行的解决规则?收入不平等应当如何加以衡量?我们何时以及怎样能够比较不同社会的福利分配?我们应当如何最好地判别贫困是否在下降?引发饥馑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阿马蒂亚·森已经取得了大量值得注意的针对经济科学中心领域的贡献,并且为后继几代研究者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将来自经济学与哲学的工具合并起来使用的方式,他重建了用于讨论重大经济问题的伦理学尺度。 二、关于个人价值与集体决策 当意见达成一致时,社会所作出的选择是不引起争论的;但当意见有分歧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把人人关心的决策中存在的不同意见集中起来的办法。社会选择理论正好被个人价值与集体选择之间的联系所抢先占据。根本问题是,社会偏好作为一个整体是否能够…并且如果能够的话,是以何种方式连续不断地从社会成员的偏好中派生出来?这些答案对于排序的可行性或者评估不同的社会状态,并且由此构建对于社会福利具有意义的衡量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三、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 获得大多数投票也许是进行集体决策的最为常见的规则。很久以前,这一规则就被发现是具有严重缺陷的,并且它是以多数来压制少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获得战略性投票的利益(即采取对所偏好的可选择方案不予投票的方式),或者操纵对不同选择方案进行投票的顺序。在相对应的选择方案之间的投票,有时不能在某一群体中产生清楚的结果。 因此数量最多者可能对方案a的偏好甚于方案b;而数量其次者则对方案b的偏好甚于方案c;同时数量居第三位者对方案c的偏好甚于方案a。作为此类。非传递性。的后果,决策规则不可能选择出一个对这数量不同的三者来说都是一致性最优的方案。阿马蒂亚·森在与普拉桑塔·帕塔那伊科合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消除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一般条件。 50年代初,此类与集体选择则相联系的问题激励了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阿罗(1972年获奖)去考察把个人的偏好(价值、票数)聚合的各种可能规则,而少数服从多数仅仅是许多可选择方案中的一种。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基本结果是:不存在满足五个条件(公理)聚合(决策)的规则,虽然每一公理自身似乎是非常合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