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州一测理综物理试题设计思路.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广州一测理综物理试题设计思路.ppt

2016广州“一测” 理综物理试题设计思路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陈信余 E-mail: cxypw389@126.com 2016、3 * * 一、总方向和思路 1.通过检测,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2016年1月的模拟考: 按0.5的难度来设计,实际约0.47(难度慢慢加到接近全国卷) 一卷均分30.78分(全国约24) 二卷均分20.73分(全国卷约20) 选考均分4.8分(全国卷约7分) 如2016年3月的“一测”: 按0.45的难度来设计,实际约0.45 一卷均分26.83分(全国约24) 二卷均分23.4分(全国卷约20) 选考均分7.8分(全国卷约7分) 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指导是动位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复习的策略是有效的 2.反映对全国卷的研究成果,捕捉全国卷的新信息,把握全国卷高考的方向 一、总方向和思路 1.通过检测,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1 19 14 20 16 15 17 18 24、25 25 (1)从考点的角度来看 这个也是我们设计试题时的考参点 (1)从考点的角度来看 (2)选择题不仅仅是定性分析、还有半定量计算和定量计算题 17题。平抛运动(受边界条件限制) 18题。电梯上升过程中的运动学0.35 21题。同步卫星、人造卫星的计算(几何关系的确定和估算)0.34 L h H d v P 正确图 典型错误1 典型错误2 如果当初给这样一幅图象来考查,估计得分是很高的 现要学生根据数据作图求解,目的是希望学生真正掌握图象表达的含意,而不是记住一些结论。 平时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描点、连线、作图,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图象的价值,掌握图象的意义 描点、连线、作图的基本功训练对学生处理复杂的计算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2011全国)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v v 2v 3v t t 2t 0 1 2 3 4 5 6 -4 -2 0 2 4 v t 所用公式都是常规的 只是要将具体的情境抽象出来,画出模型图,找到几何关系。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1年全图)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A.0.1s B.0.25sC.0.5s D.1s h r1 R 已知月球和同步卫星的周期比为27:1,则月球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比为9:1. r (1)从考点的角度来看 (2)选择题不仅仅是定性分析、还有半定量计算和定题计算题 (3)坚持对物理学史的考查 14.物理学史上是哪位科学家、由于哪项贡献而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A.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测出了重力加速度的值 D.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全国卷物理学史的考查方式 (1)识记(人物/事件); (2)素材理解(概念/规律); (3)成果应用(物理走向社会) (1)从考点的角度来看 (2)选择题不仅仅是定性分析、还有半定量计算和定题计算题 (3)坚持对物理学史的考查 (4)重视文字、图象、函数三种表达的转换 21题,天体运动 25题,牛顿运动定律 这种重视文字、图象和函数转换能力的考查,是全国卷的一大特色,要引起我们高考备考的高度重视. 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能是计算题 25.质量m=4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速度为6m/s。物体过A点时开始计时,对物体施加水平恒力F作用,经过0.5s物体向右移动了2.5m到达B点;若t时刻撤去水平恒力F,物体最后停在A的右方3.75m处。g=10m/s2。求: (1)撤去水平恒力F的时刻t (2)从物体经过A点到最终停止,水平恒力F做的功WF 物理情境和过程隐含在文字当中.画出过程草图显得非常重要 vA 2.5m t=0.5s f F大小?方向? 接下来要判断在哪个阶段撤去F。 v f F A B 情况1 v=0 f F A B 情况2 v f F A B v=0 f F 情况3 分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