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要“听”音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课要“听”音乐.doc

音乐课要“听”音乐   看了文章的标题,我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音乐课堂不是学生听音乐的场所吗?难道音乐课还会少了“听音乐”这样的内容吗?而现实却往往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良多。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音乐听觉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是音乐教学最根本的任务之一。而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有时候恰恰是忽略了“听”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中“唱”(演唱)、“跳”(律动)、“游”(游戏)、“演”(表演)等活动占去了太多的时间,学生很少有时间专注地倾听音乐,可想而知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一定是浮浅的、浮躁的,课堂上刚刚学过的作品,下课后在头脑中已然所剩无几,或者就是过眼烟云,不着痕迹。长此以往,学生总是无法形成听音乐的好习惯,不想听,不会听,自然也就无法从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来滋养心境,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了。   如果说过去我们曾经过分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形式和手段的研究的话,那么在新课改后涌现出的大量倚重形式淡化内容的做法似乎又有了些“过火”的味道。“音乐”作为音乐课的根本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有被众多华丽的形式与手段所掩盖甚至淹没的趋势了。如今在课堂的某种繁荣表象背后潜藏着这样的疑惑:学生爱上音乐课了,但他们真的开始喜欢“音乐”了吗?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否通过音乐课堂在学生和众多美好的音乐之间架起桥梁,结起纽带,我们的音乐课是否已真正成为学生爱音乐、学音乐的有效途径和平台呢?过分依赖形式手段的华丽和新奇来开展教学的做法导致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重“活动”轻“倾听”、 重视觉冲击轻听觉感受、重肢体表现轻情感体验的问题。很多教师主观地认为“听音乐”必然是一种沉闷、枯燥、缺乏趣味的活动,故此采取回避的态度。音乐是一种声音,一种有着特殊结构形态的乐音体系,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人类精神产物。音乐对于人的影响一定要通过音响的刺激加以实现,听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音响信号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系统从而产生各种不同心理反应的过程。如果没有获得对音响真切的直观感受,仅仅凭借语言或其他诸如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传达和感悟音乐一定是简单肤浅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新课程强调“审美体验”,某种意义上就是强调“听”音乐的重要性,只有“听”了,才会有所感受、有所触动、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只有“听”了,才会形成自身对于音乐美的判断力、甄别力。   也许有人会质疑了:音乐课上总在听音乐,在那种沉闷的气氛里学生能坐得住吗?是的,这种说法的确能够得到很多音乐教师的认同,特别是在当今某些功利化的教学观摩或比赛评优活动中,教师更不愿把一节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的音乐课设计成那种沉闷的欣赏课,而是一味绞尽脑汁思考课堂怎么“活”起来,“火”起来,做哪些游戏,搞几项活动,总之就是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最好四十分钟别闲着。可事实上呢?“无穷动”的肢体愉悦终究无法掩饰情感的苍白、思维的麻木,无法掩饰心灵与音乐之魂的疏离。   难道课堂中的“互动”就是简单的身体之“动”吗?身体“动”了就是积极参与了?那思维的投入算不算参与呢?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只要一提“听音乐”就一定要用“沉闷”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呢?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欣赏即听音乐的重要性,是很好地体现音乐课固有属性的合理选择。在新课标倡导的新型音乐课中,感受、表现、创造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不同以往的音乐课特色,而在这三个内容中尤以“感受”居首,足以看出“听音乐”的重要性。在课标中“听”被具体表述为“聆听”。何谓“聆听”?我认为它至少包含了安静地听、专注地听、投入地听,有时候甚至要严肃地听、庄重地听等涵义。如此看来,要保证音乐课上“听”这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营造、创设、提供有利于学生“听”音乐的各种条件,这其中既要依靠教室环境、音响设备、音响资料等硬件设施,也有赖于课堂纪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等人为因素,更为重要的就是音乐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安排,精巧布局,但凡此种种都最终归结为教师音乐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游刃有余。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来设计教学,结果会大相径庭(照搬教学参考书者除外)。而让我们常常叹服的就是那些名师,他们怎么就能匠心独运、妙笔生花、点石成金呢?在他们的教学中,智慧的珠玑俯拾皆是,心灵的蓓蕾吐露芬芳――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名师告诉我们,不要用“沉闷”来描述听音乐的过程!“听”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听,它涵盖了很丰富的内容,充满智慧,充满学问。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常常边教学边这样思考着,一方面和大多数音乐老师一样为自己的音乐课找不到很好的听音乐方式而感到苦恼和焦虑,同时也被名师们高超的课堂艺术感召着、激励着,坚定了“音乐课要多听音乐”的理念和方向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