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如何报道案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如何报道案件

媒体应如何报道案件 目前传媒在报道案件中存在问题 案件报道究竟该从哪个阶段开始 案件报道中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媒体在案件的报道上应当把握哪些原则 目前传媒在报道案件中存在问题 一是超越司法程序抢先作出定性报道。 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儿子残杀母亲的“家庭暴力案”,这起凶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全国有近百家新闻媒体对此案进行了报道。 但这场报道从开始到结束,许多媒体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法院还没有审理此案前,媒体就认定是犯罪嫌疑人杀害了母亲,同时还把当事人的姓名、就读学校、母亲的姓名等个人资料全部公之于众,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煽情性的热炒。近几年来,有些记者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不顾大局,故意炒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是显失公正平衡的报道。 形成显失公正平衡报道的原因很复杂,有记者本身的因素,有媒体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干扰。 来自记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图省事、走捷径、走过场、缺乏识辨能力,或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或者溜须拍马、丧失气节, 还有一种情况是记者急功好利,追求“轰动效应”,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结果哗众取宠,显失公平。 案件报道究竟该从哪个阶段开始 目前新闻界和法律界主要有三种主张: 一是立案说,即案件一旦立案就可以报道; 二是结案说,即案件办理完结以后才允许采访报道; 三是文责自负说,即在法院宣判前,新闻机构可以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 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从案发到结案都可以进行报道,不存在什么时段可以报道、什么时段不可以报道的问题, 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报道,报道中应把握哪些原则。传媒要养成尊重司法权威的习惯,司法要对传媒持宽容的态度,因为传媒与司法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正义与公正。 案件报道中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对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以“不公开报道”为原则,但是否所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均不得报道? 比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律禁止披露犯罪者的身份,却未禁止披露案情。况且此类案情公开披露,对社会有一定的教育、警示意义。 报道“不公开审理”案件的理由和应遵循的原则是: 一、依照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判决也应当公开进行,因此对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结果可以报道; 二、报道判决结果就可能涉及案情,因此案情并非不能报道,而是“不宜详细报道”; 三、报道案情的内容应当以判决书披露的内容为限。 有人认为,案件在审判过程中,传媒可以进行报道;但法院裁判作出后,传媒只可以对案件展开讨论,不能评判裁判不公正,不能对法院及其裁判进行抨击,否则就会有藐视法庭之嫌,您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 媒体不对法院及其裁判进行抨击是正确的,但说“不能评判裁判不公正”就不妥了,于情、于理、于法都讲不通,在法、理、情等方面都找不到依据。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要监督司法活动的“不公正”,如果你判的不公正我也不能评说,何谈舆论监督? 再说既然在“法院裁判作出后”传媒“可以对案件展开讨论”,那么就肯定要涉及案件裁判公正与否的问题,否则“讨论”还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媒体在案件的报道上应当把握哪些原则 一是要选择典型案例, 社会上每天都可能发生许多案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要进行报道,也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进行报道,报什么,不报什么,作为记者和媒体都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案例才有必要向社会披露和向大众传播; 二是报道案例要注意导向性, 同是一个案子,切入的角度不同、报道的思路不同、采访的重点不同、写作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 三是有些案件一经披露可能妨碍侦破或危及当事人人身安全,媒体就应当暂缓报道, 如绑架案在人质被安全解救以前,毒品、走私案在未破获之前,媒体就不能报道案件的发生,更不能跟踪报道案件侦破全过程; 四是在刑事大案的报道中,媒体应严格限制披露警方侦破手段及过程,以免为罪犯提供反侦破经验 五是对于待决案件应以客观事实报道为原则,不宜作带有明显倾向的评论,更不能抢先司法程序使用定性式语言进行报道,否则就有干扰司法之嫌; 六是案件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尤其是在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报道中,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偏袒某一方,更不能故意炒作; 七是在案例报道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即使是一个被核准死刑的罪犯,他的人格和隐私只要与案件无关,也不宜作负面的渲染; 八是出于人道的关怀,不应强行采访受害者,以免对其造成再次伤害。 比如对强奸案件中的被害人,如果受害者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就不要强求为难; 九是报道之后要及时跟进, 因为整个案件是动态的,案件本身有一个过程,办案也有一个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程序,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 所以报道案件也要随着办案的流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