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及时矫治转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问题学生,及时矫治转化

关注问题学生,及时矫治转化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沙坝初级中学:谭荣 (谭荣,1971年10月出生,彝族,凉山州优秀教师,会理县师德标兵,会理县学科带头人。通讯地址:会理县城关镇南街94号 邮编:615100 电话 E-mail:tanrong032871@126.com) 摘要:问题学生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优化家庭教育,强化学校引导,净化社会影响是防治问题学生三位一体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敌对行为、惹事或攻击行为(如偷窃、打群架、收取保护费等)。这些行为违反学校纪律、破坏社会秩序,乃是中小学校常见的影响教育正常进行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常用“问题行为”加以界说,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即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时下,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问题学生”在人数和破坏性方面呈扩大趋势,这给社会的安定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青少年犯罪日渐增多的根本原因。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引导、及早教育,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帮助“问题学生”矫正异常心理、克服行为障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客观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是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异常心理而引发的行为障碍。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及其教育、学校的教育引导、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学生正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当而逐渐形成的。 家长溺爱,教育观念不统一 目前,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多数家庭仅有一孩,多则二孩。由于子女的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往往成为两三代人争相护佑的“宝贝”。在这种“众星捧月”的特定环境中,由于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教育观念的差异,必然出现对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矛盾,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态度,使孩子无所是从,逐渐养成自行其是,对抗教育的态度。致使早期的行为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正确引导,以致由小问题发展成为问题行为。 二、单亲家庭,问题家庭引发学生的心理异常 当前,家庭的稳定日愈受到挑战,离婚率逐年提高,出现了许多单亲儿童。这些单亲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再加上父母离婚,再婚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情感、子女归属等问题,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自闭倾向,报复心理和过激的思想,引发心理异常,从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部分家庭,关系紧张,动辄恶言相向,互相攻击,甚至充斥家庭暴力等等。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受到的是敌视性、攻击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形成暴躁,易怒的个性,成为问题学生。 三、教育工作的偏差和失误引发问题行为 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发展,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种种偏差和失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偏差和失误主要体现在: 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 目前,许多学校,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和各类考核评比,加之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停滞在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阶段。故而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多将教育的着眼点定位在“分数上”。在教育活动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分数,一切围绕成绩的提高,一切服务于升学率的攀升。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里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学校却形成了唯“分数”论的错误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个性塑造;忽略了学生态度、是非观念、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早期出现的问题倾向不加重视和转变,这就极易在学生中形成“重成绩,轻德行”的错误观念。从而引发问题行为。 教育不公,引发学生心理异常 孔子说:“有教无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基本态度。公正既是一种教育环境的要求,又是教育内容和和形式。从古到今,都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成长创造和提供一个团结、友善、公正、活泼的学习发展环境。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育不公现象却严重地存在于各个学校,各个班级之中。教育不公主要表现为“偏爱”和“歧视”两种情况。 在工作中,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好恶,人情世故,成绩优劣等因素。在心理上不自觉或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主观的等级群体划分。对成绩优良,有礼貌,活跃的学生,教师认定他们是“好学生”。对“好学生”教师充分信任,百般关爱。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缺点,教师也视而不见,只看到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对其偶发的问题行为,也不加重视、偏袒纵容。这样的偏爱,一方面极易使学生产生优越感。忽略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导致虚荣,不诚实,自负等问题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偏爱、教育、学习和问题处理上的不公正,会极大地刺伤其他同学的自尊心,严重的甚至引发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终滑入问题学生行列。 学习成绩差,纪律性不强,倔强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心目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