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改619.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改619

1.基于晶体结构,简图显示RNA聚合酶核心酶的大致结构,指出亚基、催化活性中心和利福平结合位点的位置。根据结构,提出利福平抑制转录的可能机制。 答:X射线晶体图像显示RNA聚合酶核心酶性状类似一个蟹螯,转录的过程中DNA被夹在中间的孔道中。核心酶组成为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β亚基具有DNA结合和合成RNA磷酸二酯键的作用,为催化RNA合成的活性中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利福平结合的位置。利福平与RNA聚合酶的β亚基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图略) 2.全酶的晶体结构中没有包括sigma1.1区。推断sigma1.1区在全酶的位置,并说明支持的理由。 答:sigma1.1区可能位于全酶“蟹螯”的孔道的位置,sigma1.1区使孔道撑开,保持了孔道的开放,使得DNA链有机会进入。在DNA进入孔道后sigma1.1便被全酶所遗弃,孔道因此闭合。所以在全酶晶体结构中没有观察到sigma1.1区。Sigma亚基缺失前91个氨基酸(region1.1)后,全酶结构中有一个狭窄的裂隙,以至于不能接纳DNA模板,表明缺失结构域有可能帮助撬开酶的裂隙,以与DNA结合。从而推断出sigma1.1区的存在。 3.如何理解sigma因子转换控制转录过程? 答:sigma因子包含于RNA聚合酶全酶中,其与RNA聚合酶核心酶统称为RNA聚合酶全酶,它的存在决定着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的特异性,不同的sigma因子识别特定的基因的启动子,从而使得不同的基因得到表达。例如在噬菌体SPO1侵染枯草芽孢杆菌的过程中,再侵染的前5分钟内,SPO1的RNA聚合酶与宿主的sigma因子结合,表达早起基因,其中包括gp28,一种中期表达的sigma因子。在5-10分钟的时候,RNA聚合酶与gp28结合,进行中期表达,表达出gp33,gp34,这两种蛋白则是SPO1晚期表达所需的sigma因子的两个亚基。在10分钟以后的阶段,RNA聚合酶结合以上的sigma因子,从而进行晚期表达。这种sigma因子的转换控制转录的过程也在细菌孢子形成,细菌应对热激和饥饿时,表达不同基因以应对环境压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解释N和NusA在转录终止和抗终止中的作用。 答:在延伸复合物EC通过TL和TR1区合成U串时,第7个U后暂停,持续2s. 如发夹形成则终止。当没有N和NusA存在时,准发夹上游部分与核心聚合酶上游结合位点UBS结合,蛋白质-RNA键断裂,发夹迅速形成,转录终止。当只有NusA存在时,NusA帮助打开UBS和准发夹上游部分的结合,加速发夹在暂停结束前形成,促使终止发生,当只有N存在时,N 蛋白与准发夹上游部分结合,减缓发夹形成,使终止不易发生。当N和NusA同时存在时,N蛋白不仅与准发夹的上游结合,也使NusA容易与邻近位置结合,使发夹形成更慢,终止更不易发生。 5.利用模型解释lambda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cI 和 cro的竞争是如何导致溶源态或裂解态的建立? 答:cI的大量表达可以阻止早期基因的表达,从而使lambda噬菌体保持溶源态,而cro和N的大量表达则使之进入裂解态。Cro和N的基因的操纵子OR和OL可细化分为3个部分,cI可以二聚体的形式,以OR1、OR2、OR3的顺序依次结合于OR和OL,导致Cro和N基因转录的抑制。并激活PRm,进一步增加cI的表达,抑制早期基因的表达,使得lambda噬菌体维持溶源态。而Cro则可以二聚体的形式,以OR3、OR2、OR1的顺序依次结合于OR,抑制cI以及其自身的表达。这样Cro便使阻止溶原化的“维持”循环不能实现。从而使lambda噬菌体进入溶菌周期。 6.100%引起裂解态的lambda噬菌体中,什么可能发生了突变?100%引起溶源态的lambda噬菌体?如果N基因突变失活,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细菌? 答:100%引起裂解态的lambda噬菌体中,cI,cII,cIII基因其中之一或全部可能发生了突变或缺失,因为cI是使lambda噬菌体保持溶源态的主要基因,而cI的表达需要cII的诱导,而cII在没有cIII结合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被HflA蛋白所降解。因此,这三种基因对于lambda噬菌体维持溶源态都至关重要。而100%引起溶源态的lambda噬菌体可能是Cro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缺失,因为Cro蛋白与cI蛋白竞争结合于OR是引发lambda噬菌体进入溶菌态的主要原因。N基因的作用是转录抗终止,如果N基因突变失活,使得RNA聚合酶无法越过TL和TR1而继续表达延迟早期基因,导致lambda噬菌体负责整合自身DNA于宿主基因组上的整合酶以及裂解宿主菌的裂解酶等都无法表达,致使宿主菌既不进入溶源周期也不进入溶菌周期。然而其仍然可以利用宿主菌的RNA聚合酶和营养持续表达N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