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拒绝赞助的救援队.doc
拒绝赞助的救援队
这支第一家国内正式注册的民间救援队,不愿意跟政府走得太近,也不接受任何商业援助,想要保持一种纯粹的志愿者身份。
2012年11月25日,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处住宅小区的地下室里,蓝天救援队的成员正在等待他们2012年的第五次新队员见面会。
下午两点整,蓝天救援队(以下简称蓝天)的队长张勇低头看了一眼表:“好了,见面会正式开始。迟到的人不等了。”他的语调平和,但带着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说服力。
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07年,是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志愿发起、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性团体。成立以来,蓝天救援队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贵州抗旱救灾、玉树地震、北京“7?21”暴雨等灾难救援。目前,蓝天救援队在全国26个省都有分队,队员人数超过2万人。他们还开设了公益遇险紧急救援电话:4006009958,承诺接到求援电话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
当天,有20多个新队员入会,队员的背景各不相同。经过了5年的发展,蓝天救援队的人员已经从初期单纯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逐渐形成了由户外志愿者、专业搜救人员、医护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多元架构。在新队员里,小魏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在读硕士,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她和同学经常要去野外考察,加入蓝天救援队可以学到很多的户外救援知识,便于自救和救人;“五号”则是一名卫星工程师,因为从报纸上看到了蓝天救援队在北京“7?21”暴雨救援中的出色表现,而想要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暴雨。大雨持续了16个小时,部分洼地积水深度达5到6米,房山、丰台等地局部山区出现洪水并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当天晚上9点多,蓝天救援队紧急求救热线的铃声急促响起。正在队部值班的张勇接起电话:“京港澳高速公路边上出现溃坝,大量汽车被淹,有人员失踪情况,急需支援!”与此同时,来自北京各地区的求救电话也接二连三涌进来。张勇紧急协调各部门。半小时之后,蓝天救援队房山分队的队员就赶到现场与当地消防部门汇合。当晚11点,京东分队队员也带着皮划艇、潜水服等工具抵达京港澳高速公路。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蓝天救援队共出动队员101人次,解救群众288人,紧急处理十几名伤员和突发病患,摸排出81辆被淹车辆,并打捞起3具遇难者遗体。
面对这组数字,张勇却遗憾地说:“蓝天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队员许明英说:“是队长(张勇)让我真正地理解了蓝天存在的意义,了解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如何去关注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但在张勇看来,做一名志愿救援者,并不是他的初衷。
张勇,河北人,39岁。从小在太行山脚下长大的他,一直都对爬山、探险有天然的亲切感。出于对户外运动的热爱,2005年,张勇告别妻女,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知识产权事务所找了一份行政工作。“之所以选择留在北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特别喜欢户外运动,感觉在这里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驴友。”张勇当时用“远山凝碧”的网名泡在各大户外论坛,也经常参与一些驴友自发组织的户外活动。
2007年冬,一名驴友在灵山景区失踪。张勇和几个户外经验丰富、熟悉线路的驴友自发集合在一起,开始了几天几夜的搜救行动。“尽管我们做了最大努力,可这名驴友还是遇难了。”这件事对北京当时的户外圈子震动很大,很多人觉得有必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搜救队伍,帮助在户外遇险的朋友。于是,二三十名在户外运动中相识的“热血驴友”,组成了现在蓝天救援队的核心团队。
“刚开始,我们主要是帮助一些在野外遇险的人,因为大家本身也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于山野环境比较有经验,所以有能力救援。”蓝天救援队内部实行AA制,每次救援所需的装备、费用都由队员自己负担。张勇说:“都是自愿的,大家爱好干这个。”
短短几个月后,一场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改变了蓝天救援队的命运。
由于汶川采取对全国开放的政策,很多民间救援队和志愿者都怀着满腔热情赶到了现场,蓝天救援队也不例外。
在汶川,张勇第一次感受到国家救援体系的薄弱: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只有3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救援需求;现场虽有从外地调来的多支武警部队,但因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装备,武警只能一直靠手刨;医护人员跟不上救援的步伐,很多伤者躺在路边无人救治;如潮涌来的NGO和志愿者没有人组织管理,大量救灾物资来不及发放。
这个时候,民间救援力量反而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地震袭来的时候,山路断裂,很多村庄成为孤村,与外界失去联系。蓝天有长期积累的“山野作战”经验,就担负起开辟山路、进入村庄、建立联络的重任。
“你别说,在山野救援这一块儿,其他救援组织还真比不过我们。我们搞户外的,就是对大山有感觉。”张勇说。灾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