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建设模式要点分析.doc

黑龙江省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建设模式要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小城镇建设模式与空间环境优化 本章提出了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在土地可持续性利用、资源的高效使用与环境保护、节能与减排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并分析了影响建设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化产业空间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手段,空间形态模式,城镇聚居点布局,生态战略点等内部功能区规划布局。构建出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在总体格局、土地利用模式、环境规划、居住用地模式、工业用地模式、主导产业发展、绿色交通规划、绿地系统、开放空间、可持续社区规划、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局部环节生态设计方法等反面的具体建设内容,并以佳木斯和七台河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对策。 8.1 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建设目标 8.1.1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 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集约式发展涉及高密度紧凑型城镇、高密度开发与新开发用地之间的联系、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它不仅提高了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还减少了连接用地兴建道路所占用的土地。 8.1.2资源的高效使用与环境保护 生态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将来和长远考虑。自然资源经过采集或是提取处理后成为建筑产品或者生活用品。因此选择建筑所需的自然资源时第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该建筑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否易于获得,它们是不是频临枯竭,是否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8.1.3节能与减排 如今地球上的所存在的环境危机中,由能源及其相关问题引起或者与能源问题相关的占了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内的温室气体的增多,而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部分都来自矿石燃料的燃烧。这些数据和资料都非常客观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节能与减排的设计策略在整个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8.2寒地生态资源型小城镇建设目标的影响要素 8.2.1生态环境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主要通过两方面来体现一一绿化环境和水体环境。 绿化对于改善能量效果和舒适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植物的绿化地带规划,可以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和情趣,减少城镇风洞,保护建筑的边缘,遮蔽阳光,改变雨水滴落的方式。植物还可以吸收交通工具和建筑中排放的部分二氧化碳。绿色地带设计,也是迈向“适于居住”的小城镇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水域是整个小城镇水汽蒸发的主要源头,它不仅能大量地吸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还能作为一个天然的“湿度调节器”调节小城镇的环境。除了调节小城镇的湿度,水体还能非常有效地调节小城镇整个区域的温度。 8.2.2交通组织 道路是小城镇的骨架,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影响很大。站在生态小城镇发展的高度,为了达成生态建设的目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小城镇管理成本。 8.2.3功能布局 紧凑型小城镇为减少负面影响、发展生态小城镇带来了多种可能。紧凑型小城镇在功能布局方面有较大的自由性,在建筑功能方面也有较大的多样性。从整个小城镇的宏观层次来看,合理的小城镇功能布局设计可以较好地縮短生态足迹,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紧凑型小城镇通过对公共交通的支持显著减少了对汽车的依赖,研宄表明城市密度与交通燃料消耗之间是成反比关系的。紧凑型小城镇不仅仅提供集约的住宿和工作区域,还提供高标准的生活质量。而从中微观的层次上来看,合理的小城镇功能布局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地的集约利用产生影响。 8.2.4空间形态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高密度、高容积率的紧凑型空间形态最为理想。 这种空间形态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从而减少交通工具所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森林植被和农田被侵占或破坏,这些植被和农田原本在吸收碳排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应该对这些被侵占的土地进行高效利用,适当建设公园来美化环境以及缓解人口过度拥挤的情况。 8.2.5建筑设计 在地球环境危机中,建筑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是超乎想象的。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全球的建筑能耗消耗了地球能源的40%、水资源的20%、原材料的30%,同时产生了38%的固体废弃物。建筑产业不仅高耗能,而且高污染,其一砖、一瓦、一钢筋、一玻璃都是环境破坏之源。小城镇的设计最终离不开建筑的设计,因此,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为宗旨的小城镇生态设计,必须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上述所谈到的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8.3生态化的产业空间格局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3.1发展生态农业 寒地资源型小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6633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