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质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地质资料

附录D 土的分类 类别 名 称 说 明 碎 石 土 类 漂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块 石 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卵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碎 石 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圆 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角 砾 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砂 土 类 砾 砂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粗 砂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中 砂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细 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粉 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占总质量的50%~85% 粘 性 土 类 粉 土 塑性指数:Ip≤10 粉质粘土 塑性指数:10<Ip≤17 粘 土 塑性指数:Ip>17 注:1 土的名称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 野外临时确定土的名称时,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 附录B 地层符号 B.1 地层年代符号 界 系 统 新 生 界 Kz 第四系Q 全新统Q4或Qh 更新统QP 上更新统Q3 中更新统Q2 下更新统Q1 第 三 系 R 上第三系N 上新统N2 中新统N1 下第三系E 渐新统E3 始新统E2 古新统E1 中 生 界 Mz 白垩系K 上白垩统或白垩系上统K2 下白垩统或白垩系下统K1 侏罗系J 上侏罗统或侏罗系上统J3 中侏罗统或侏罗系中统J2 下侏罗统或侏罗系下统J1 三叠系T 上三叠统或三叠系上统T3 中三叠统或三叠系中统T2 下三叠统或三叠系下统T1 古 生 界 Pz 上 古 生 界 Pz2 二叠统P 上二叠统或二叠系上统P2 下二叠统或二叠系下统P1 石炭系C 上石炭统或石炭系上统C3 中石炭统或石炭系中统C2 下石炭统或石炭系下统C1 泥盆系D 上泥盆统或泥盆系上统D3 中泥盆统或泥盆系中统D2 下泥盆统或泥盆系下统D1 古 生 界 Pz 下 古 生 界 Pzl 志留系S 上志留统或志留系上统S3 中志留统或志留系中统S2 下志留统或志留系下统Sl 奥陶系O 上奥陶统或奥陶系上统O3 中奥陶统或奥陶系中统02 下奥陶统或奥陶系下统O1 寒武系∈ 上寒武统或寒武系上统∈3 中寒武统或寒武系中统∈2 下寒武统或寒武系下统∈1 元 古 界 Pt 上元古 界Pt3 震旦系Z 上震旦统或震旦系上统Z2 下震旦统或震旦系下统Zl 青白口系Qn 中元古 界Pt2 蓟县系Jx 长城系Ch 下元古界Pt1 太古 界 Ar 上太古界A r2 下太古界A rl 注:1 时代不明的变质岩为M;前寒武系为An∈;前震旦系为AnZ。 2 “震旦系”一名限用于湖北长江三峡东部剖面为代表的一段晚前寒武系地层,分上、下两统。 3 我国北方晚前寒武系地层划分仍有不同意见,为便于工作,自下而上可沿用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三个年代地层单位名称。 B.2 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符号 人工填土 Qml 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Qmc 植物层 Qpd 冰积层 Qgl 冲积层 Qal 冰水沉积层 Qfgl 洪积层 Qpl 火山堆积层 Qu 坡积层 Qdl 崩积层 Qcol 残积层 Qel 滑坡堆积层 Qdel 风积层 Qeol 泥石流堆积层 Qsef 湖积层 Ql 生物堆积层 Qo 沼泽沉积层 Qh 化学堆积层 Qch 海相沉积层 Qm 成因不明堆积层 Qpr 注:1、两种成因混合的沉(堆)积层,可用混合符号。 例如:冲积与洪积混合层,可用Qal+pl表示。 2、地层与成因的符号合起来使用。例如:由冲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可用Q3al表示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年来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利东到晋宁。 注释: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在早生代,属加利东;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属加利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