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惩罚”为赏识教育助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惩罚”为赏识教育助力.doc

让“惩罚”为赏识教育助力   【摘要】   赏识教育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可见,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那么在赏识教育风靡的今天,家长和老师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正确认识赏识教育的优缺点、引入惩罚教育的合理性和如何正确运用惩罚教育才能保持赏罚平衡等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让赏识教育从传统的惩罚教育中汲得养分,让“惩罚”为赏识助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 惩罚教育   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教育理念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传统的“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理念以极快的速度被取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了愈来愈多家长信奉的金科玉律。的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激励、赞誉和夸奖是必需的,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是教育者的初衷,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错,如果犯了错,尤其是很严重的错,我们还要夸吗?   可见,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那么在赏识教育风靡的今天,家长和老师们又该何去何从?   1.正确认识赏识教育   美国哲学家、教师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最深刻的愿望就是渴望被赏识。”而赏识教育本身就一种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因而,“赏识”在教育中有它独到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赏识不是简单的夸赞,也不是一味的迁就、吹捧孩子,更不是为鼓励而忽视孩子身上存在的小缺陷。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用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是适当的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之所以非常大,是因为他们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可以改正的缺点,而这些小缺点一旦被忽视,累积下来就极有可能会形成“燎原之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目前,在很多家长的理解里,赏识教育的方法基本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哄孩子”。孩子不能只靠“哄”,科学的方法应该是有表扬有批评,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表扬要及时,掌握“有效期”,批评要讲究分寸,要掌握“用法与用量”,不要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如果我们只是整天说“你真行”“你真棒”,那就把教育简单化,庸俗化了。   再则,现在是独生子女作为校园主体的时代,4+2+1的家庭模式让夸赞在他们的生命中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并不缺乏赏识。相反,他们缺的恰恰是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由于家庭的过于保护,过于溺爱,他们往往会比较任性,比较自我。进入初中之后,尤其是进入寄宿制的学校,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他们不再是“小皇帝”、“小公主”。任性、自我,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触犯校规的祸因。每每此时,对家人包容的习惯和对学校严苛的不适,势必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于是越是溺爱长大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往往越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偏差。这种情况下,赏识教育已不再能解决问题了,这也是赏识教育的局限性所在。   2.合理引入惩罚,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更不是伤害、虐待和歧视。惩罚应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而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孙云晓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终生受益的。可见,适度的惩罚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牢记前车之鉴不再犯错的好方法。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讲到:“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由此推知,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在最终的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那么,在赏识教育中合理引入惩罚,取“惩罚”之长补“赏识”之短应是切实可行的。   3.正确运用惩罚,寻求赏罚平衡点   惩罚如同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