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任务的由来 1
1.3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1
二、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1
三、设计技术标准 9
3.1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9
3.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9
四、材料、设备及产品采用的技术指标或标准 10
4.1 材料及产品 10
五、桥梁结构设计 11
5.1桥梁结构总体布置 11
5.2上部结构设计 11
5.3 下部结构设计 12
5.4 基础设计 12
5.5耐久性设计 12
六、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13
6.1施工方案 13
6.1.1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13
6.1.2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13
6.1.3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14
6.2施工注意事项 15
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5
7.1成桥试验 15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述
1.1 设计依据
1.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2.《丰都县名山镇双桂山交通功能恢复项目(K0+310.22~K0+680.672)岩土工程补充勘察》(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3. 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1.2任务的由来
名山双桂山交通功能恢复项目(彭家丫口至名山双桂山护岸大提段)建设,将恢复名山双桂山景区对外交通功能,完善名山街道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北岸移民安置区居民交通条件。项目符合三峡后续规划目标和要求,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已纳入重庆市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实施规划(2011~2014年),对实施丰都县兴旅富县发展战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等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建设标准符合国家规范及区域规划发展要求,建设规模适度,选址合理,建设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工程造价合理,技术方案可行,建设方案合理。
本次设计在初设批复基础进行施工图设计。
1.3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为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双桂山交通功能恢复项目,新建彭家丫口至名山双桂山护岸大提段道路,道路全长683.759米,为城市景区支路,路幅宽度7米;本次设计的桥梁位于道路K0+458.00-- K0+626.00段,桥梁全长168m,包含4m桥台+5x20m+3x20m现浇箱梁+4m桥台。
二、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位于丰都县名山镇双桂山长江北岸,交通较为便利。拟建场地原为斜坡地带,总体呈上陡下缓。根据收集的旧城地形图,拟建场地紧挨旧城丰都汽车站,旧城部分坐落在长江Ⅱ级阶地之上,Ⅱ级阶地高程约153.00~160.00m,宽约200~500m。由于三峡库区蓄水,旧城已经搬迁,为了修建道路,岸坡进行了大量人工回填,岸坡位于Ⅱ级阶地后缘,地势较平缓,外侧残留Ⅰ级阶地,台面高程约141.00~144.00m,宽约140m,河漫滩宽大于100m,靠江边见基岩出露。拟建场地南东侧岸坡(里程K0+670~K0+900)采用放坡+片石护坡进行了综合整治,岸坡高约15.60m,岸坡现状稳定。由于拟建场地道路的开挖堆积场地南东侧形成的人工土质填方边坡高度18.40m,K0+310.22~K0+365.00段北侧形成高约13.71m人工岩质挖方边坡,边坡现状基本稳定。
拟建地面高程介于175.12~224.51m之间,相对高差约49.39m,总体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坡面地形坡角3~20°,局部土质边坡已经放坡处理,坡度约30°,K0+310.22~K0+365.00段北侧岩质边坡坡角达到80°。
场地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2气象及水文
丰都县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绵雨、多云雾、少霜雪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8.1度,元月最冷,平均6~7度,7~8月最热,平均30~32度,最高温度为43.5度,最低温度-3.7度,年均降雨量1181.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70%;日照数1311.8小时,无霜期31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雾日54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98米/秒,年静风频率为43.22%。
拟建场地紧邻长江,场地位于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以上。拟建场地内地形坡度大,无大规模地表水体和冲沟,下雨时节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南东侧长江排泄。
2.3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于丰都-忠县向斜东翼南端,岩层产状335°∠8°。岩层呈单斜产出,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调查,岩体中发育两组裂隙:
①106°∠80°,裂面较直,微张~张开,局部泥质充填,间距0.20~1.00m,延伸长1.00~1.50m,裂隙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②191°∠82°,裂面较平直,微张~张开,局部泥质充填,间距约0.20~1.30m,延伸长1.00~3.00m,裂隙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