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解决方案.ppt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 鉴赏景物形象 [题型——意境类] 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 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题李世南画扇 ?????????????? 蔡肇 ???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1、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2、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3、瓮:这里指水瓮。 4、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山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清幽)、详和的气氛。 课堂训练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正宫〕塞鸿秋 ?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统一,人们不能自由来往的痛苦,表达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某句诗的作用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 奠定情感基调 \铺垫作用\ 营造氛围(意境) \借景抒情\ 交代时令、地点、环境\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