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技文化与文学转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文化与文学转型

科技文化与文学转型 康梅钧 【摘要】科技文化促使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以至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变化。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受科学精神的感召,译介了大量科学小说,对传统的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网络文学的兴起标示着科技文化对文学传统方式的颠覆、分化与重组。在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电信时代,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与多媒体性将成为文学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审美特性。? 【关键词】科技文化 文学转型 网络文学? 在如何有效地研究文学这个问题上,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倾其心力,翔实地阐述了文学内部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认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然而。奇怪的是,过去的文学史却过分地关注文学的背景,对于作品本身的分析极不重视,反而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对环境及背景的研究上”。如果仅就文学的文本批评而言,韦勒克的意见是十分中肯的,研究文学,就必须揭示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性、审美性,文艺只应该去“鉴赏”。然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它不仅具有文学性、审美性,它还应当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文化产品之一。如果从总体与全局的视角审视文学,可以说,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各有千秋,不可偏废。当下,“包括文学研究在内的人文科学由于日益加剧的学科分化而导致的社会参与能力与文化批判功能的丧失”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文学研究与批评对重大的文学文化现象失去了理论的言说能力和批判精神,所以,文学研究有必要再次回归到文化研究的轨道。因为文学研究并非只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正如丹纳所做的,只有从“种族、环境与时代”等人文科学入手,才能了解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那么,依托印刷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传统文学,在电子传媒时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审美裂变?在文学审美裂变的背后,潜藏了哪些文化要素,要了解文学审美的新变动,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格局,可以说,“科技”不仅是一个民族与国家发展的“立国之本”,而且也是民族与国家的“强国之路”。“高科技”已经渗入到全球化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竞争的角力场。马克思早就预言:“自然科学将来会统括人的科学,正如人的科学也统括自然科学,二者将来会成为一种科学。”事实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其突出的表现在于研究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人们开始把孤立、割裂的门类重新联结在一起,把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力求从中找出其共同性、规律性及其相互联系的结构、功能和方式,从而得出宏观的结论。18世纪的进化论不仅刷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也使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以至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熵的观念在美国小说中曾引起过不小的反响,著名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品钦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就是《熵》,在他的《万有引力之虹》等作品中也总是笼罩着熵的阴影。因此,研究文学,既要立足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也要汲取自然科学思想观念,走跨学科的研究之路。? 中国在自身的发展历史上是受过“重学轻术”这一传统之害的,从晚清开始中国的有识之士才想将重心从“学”或“理”转移到具体的“术”或“力”之上。张之洞提出“自强生于力,力生于智,智生于学”。而在1948年,以提倡“玄学”著称的张君劢在重庆大学演说时,已经转向了物质一方的“科学”,他强调说“今后救国之道,唯有大家从科学研究、科学发明下手”,只要“在科学上用大工夫,我们大家就不怕没有好日子过,不怕没有饭吃,不怕政治不走上正轨”。科学精神与科学观念对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科学精神也成为文学观念变革的重要动力和依据,在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出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号,借助科学的力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以科学主义对旧道德进行批判,是这一时期道德批判的重要方式。同时,“科学”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建设的重要资源,不论是何种“科学”,在众多的思想家那里,言谈科学成为进步的标志。以科学为立足点阐发文学的情况也开始出现,1906年《新世界小说社报》第二期载文《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便以“科学”的立场批判中国传统小说的想象世界。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界翻译介绍了大量国外的科学小说,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科学,已经为现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科学”的介入,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会是另一种发展形态。? 科学是人类卓越的精神力量。然而,推动文学审美发展的除了科学精神之外,还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科技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传播媒介技术,直接导致了文学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变革。在口传文学时期,受到传播技术的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