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投降原因

日本投降原因◆◆◆党史博采2005·12◆◆◆经过长达1 4年的中日战争,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抹煞苏联出兵的作用,极力宣传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从而引发了一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苏武”还是“屈原”之争。众所周知,苏武与屈原是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苏武是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6年)出使匈奴被扣,牧羊于北海边(今贝加尔湖)。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诗人。所谓“苏武”,是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因为苏联对日宣战;所谓“屈原”,则认为日本投降是屈服于美国在日投掷了原子弹。透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所引发的关于日本投降原因的“苏武”和“屈原”之争问题的实质,就是战胜日本法西斯主义决定因素是什么?战胜日本法西斯主义的首功应该归谁的问题。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主义有东、西两线战场,而打败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则是东线战场,即中国战场和美英同盟军的太平洋战场,以及苏联在苏德战争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究竟什么是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国内外史学工作者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国的学者大多认为中国人民的14年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华军队的有生力量,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第二种观点是,前苏联学者则认为苏联红军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是加速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第三种观点是,美、英学者一般认为美英同盟军在太平洋战区作战胜利,是迫使日投降的决定因素;第四种观点是,美国史学界认为,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对于这些观点,我认为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作出具体历史的分析,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因为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形成因素总不是单一的,它都是由许多在其中起着不同作用因素促成的。就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历史事件来说,也必然有几个因素起着不同作用,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它的决定因素,有的是重要因素,有的则是促成因素。首先,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14年的抗战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耗尽了日本军需物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经历了由七七事变前的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两个发展阶段。从时间上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14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两线战场看,在东路战场有中国战场和美英盟军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爆发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军事方面,中国战场牢牢地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它的大批有生力量。据战后日本众议院发表的材料,从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开始,至1945年9月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军人、军事人员及附属人员战病伤者共计287.4万人,其中日军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被美英等国军队击毙和死于伤病者只有89万多人,而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共达198.4万多,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比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则多1.2倍还强,这充分的说明日军主要力量是被消灭在中国战场。人们还不会忘记,号称日“皇军”中精锐的第二混成旅团1939年在中国的太行山被八路军歼灭,其以战术家著称的“俊才”旅团长阿部规秀被击毙,日酋侵华军华北总司令■黄德渊shilinzhezhi史林折枝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原因的争论38◆◆◆党史博采2005·12◆◆◆多田骏闻讯后,哀悼“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历史。日空军中号称“四大天王”的飞行员,在武汉大会战中先后被我击落,日炫耀的日本空军是“无敌荒鹫”的神话,也就此告破。在消耗日本的军需物资方面,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是以小国凌大国,它原以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破产后,即陷入中国全民持久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其战争军需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尖锐的摆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日为扭转侵华战争中人员军需物资供给的困境,虽于1938年12月设立了“兴亚院”,由首相兼任总裁,制定了一个“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华计划,即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内扶植和强化汉奸傀儡政权;在经济上,为弥补日侵华所面临的物力和军需资源供给之不足,大肆劫掳占领地区的财物,发行货币,统制金融,掠夺工矿资源和农副产品,建立所谓“长期自给体制”,以解决对华侵略军需物资的需求和国内经济危机,但也未能挽救日本的国力穷困急剧恶化的趋势。例如,1940年日本国家预算为61亿日元,其中军费约23亿日元。实际上1939年的对华战费,不包括武器费的直接经费已高达21.033亿日元,因此不得不另立军费特别预算约44.6亿日元。费用短缺和物资供给不足,迫使日军把一线师团的装备削减

文档评论(0)

saa9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