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的解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文言文的解技巧

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学习目标: 1.分析课外文言文 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 文的解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展示例题,分析命题规律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中考 命题遵循的原则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到课内外知识的有机勾连,课外命题,课内答案。 题量在4~5题左右,考点、题型与课内基本一致。分值在10分左右。 二、命题趋势 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命题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一)是对文言文词义及句义的考查,是永久性内容。 (二)是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 (三)是开放拓展题逐渐介入。 三、考点聚焦整合: (一)正确朗读 1.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 给语句断句,或加标点。 (二)字词释义 1. 解释加点词。 2. 选择解释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三)翻译语句 (四)概括内容 1. 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 2. 用原文回答问题。 (五)把握主旨 1. 理解文章主题,概括归纳文章主旨。 2. 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3. 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评析人物 1.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评论人物,发表看法。 (七)拓展探究 教师小结: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揣摩法”,就会理解词义。对于个别词语,若实在翻译不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假定法”赋予这个词一种意思,然后再去理解文章。 题型一 朗读停顿 断句六大绝招 准确朗读,就要把握“两个原则、六大绝招”。 两个原则是: 1.结构原则;2.意义原则。 六大绝招如下: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故/君子有不战。③若夫/淫雨/霏霏。 3.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转折连词前应停顿,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如: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的,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5.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谓语动词“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练习火线100 题型二:词语解释题 1、古今异议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多指猪肉。) *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乙事物。( “牺牲” , 古指祭祀用的牲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 *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 ,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

文档评论(0)

pab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