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doc

乡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XX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乡村教师,他们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凭着坚忍不拔的执著,肩负起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担,他们像一块块基石建起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大厦。 XX县怒溪乡龙眉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一所美丽的学校。微风中散发着栀子的清香,整洁的校园,琅琅的书声,一切是那么地和谐美好,在和谐美好之中,倾注了李龙平同志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全部心血,透过他平凡的事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的执著精神,这种精神足以感动每一个消沉的青年,这种精神足以让每一个人潸然然泪下。 李龙平,一名党的基层组织教育工作者,一个土生土长在梵净山脚下的普通人,从事着一份平凡而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他把一腔的热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献身教育的赞歌,追求着生命的真谛,践行了对党的誓言。 1974年出生的李龙平,从懂事的那一天开始,就立志想当一名人民教师。1990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实在困难没有再上学。当时,李龙平的家乡——龙眉村,是文化、经济十分滞后的边远贫困山村,该村小学好不容易调来一些青年教师,可由于生活、工作条件太差,留不住,进校不久就要求调走了。龙眉学校老师没了,但龙眉村的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却十分强烈,他们多么希望有老师为他们上课啊!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年李龙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9月,机遇终于来了,李龙平被乡教办招聘为龙眉村小的一名代课教师,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虽然工资只有几十元钱,有时甚至还不能按时领取,但他很满足。在他深知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胜任教学需要时,他就利用工作之余和星期天、节假日向老教师请教,并借来师范课本,不断的给自己“充电”。通过努力,95年到97年取得了函授中等师范文凭,成为了龙眉小学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 成功总是垂青于有恒心的人。凭着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日益显现的领导才能,加上踏实的工作作风,李龙平赢得了学校师生、当地干群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1996年春,李龙平担任了拥有四、五百名学生的龙眉小学校长。上任后,他一边致力于学校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边想办法、找机遇、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 1997年,是李龙平担任校长结束试用期的第一个年头,他目睹教学用房的破烂不堪和随时都要倒塌的严重现状,心里一直不安:冬天四壁通风,孩子们怎能安心学习,教师又怎能安心执教呢?他的责任感在驱使着他向各级政府郑重地提交了改建学校的可行性报告。报告详细的分析了改建的必要性,对资金需求和来源进行了分析论证。该村干群在李龙平的耐心动员下,建校热情也十分高涨。为了村级匹配资金迅速到位,李龙平首先从微薄的工资中揍齐500元捐给学校(当时代课教师月工资120元),教师和学生家长在李校长的行为感召下都表示愿意捐资投工投劳。李龙平忙完白天的教学任务,晚上又与村干部挨家挨户的收取集资款。半个月下来,他走遍了龙眉村所辖的20个村民组和荒僻散居的500多户人家。经常是晚饭后出门,次日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家。由于操劳过度,年轻、白净、壮实的小伙变得又黑又瘦,特别是长时间的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他患上至今都无法治愈的慢性咽炎。 学校开始修建了。为了把旧学校的材料搬到1华里外的新校址处,李龙平组织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和双休日,把一张张课桌、一块块砖瓦,用肩挑背驮到工地上。一幢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旧校舍,材料是可想而知的。全校共七名教师不知往返了多少次,最终才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搬到新校址。建校过程中,李龙平把家里的衣物全部拿出来给受自然风灾的工人们穿上,把家里人舍不得吃的腊肉送给工人改善生活。由于资金严重短缺,不能按工程进度支付开支。一个工人想回家一趟看看家里面是不是也受灾,提出支取一点路费,学校财会却无钱支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龙平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安慰工人,主动把妻子陪嫁的一辆新自行车让工人骑回家,直到现在都没有要回。为解决建校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李龙平毅然决定把本人一年的代课工资全部投入工程使用,还向亲朋好友以私人名义借了一万多元垫付学校工程(借款至今没有着落)。为了把学校早日建成,他没有去顾及家人,没有挤出时间去关心生病的女儿。在家人多次派人带信催促下,才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时,可女儿已离开人世,再也听不见女儿哇哇的哭声。留给他的是无尽的悲痛和深深愧疚。当女儿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李龙平感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和幸福,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第二天清晨,他安慰了哭得死去活来的父母和悲痛欲绝的妻子,又踏上了去施工的路上。 诚心所至,金石为开。李龙平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人的质朴诚信,深深感动了施工老板。一天,施工老板激动的对李龙平说:“你太让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