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docVIP

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

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文/安 吉主食,永远都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从几千年前最平常的一锅饭一个馒头,到现在色香味变化万千的各种美食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祖先传达给我们的生存智慧。沈阳最早的一锅米饭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做的呢?他们蒸没蒸过馒头?怀念那锅米饭,想念那个馒头,也是为了感谢我们的祖先教会了我们吃饱的最正确最便捷最实惠的方法。 72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新乐人的黍 我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陶甑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重要的实物证据,也是那个时期普遍见到的器具。我国最早的陶器大约出现在1万年前,多是夹砂陶器,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现。早期的夹砂陶器多为敞口圜底的样式,大都可以称为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说,这是为适应谷物烹饪而完成的重要发明。后来的釜不论质料和造型发生过多大的变化,煮食的原理并没有改变。随后出现的陶甑,是烹饪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发明的一种蒸器。釜熟是直接利用火的热能,谓之煮;甑熟则是利用火烧水产生的蒸汽能,谓之蒸。 说到蒸和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每天最常吃的主食——米饭和馒头。 辽沈大地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沈阳人生活在沈阳农业大学的后山上,距今2万年至11万年,那时他们还不懂蒸和煮,所以,他们肯定没做过也没吃过米饭。 现在的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新开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新乐遗址,被称为 “沈阳历史文化的源头”。在农大后山人被发现之前,住在这里的新乐人被认为是“现代沈阳人的祖先”。做出沈阳第一锅米饭的会不会是他们呢? 新乐遗址博物馆——我们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这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也是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 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人员发现沿沈阳市北郊西起塔湾,东至东陵天柱山的黄土岗上有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遗物。 1973年6月,在新乐电工厂家属宿舍院发现了厚一两米的文化堆积,在挖掘中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因为风格独特,完全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被命名为“新乐文化”,发现地称为“新乐遗址”,那群原始人也被称为“沈阳新乐人”。 到目前为止的几次挖掘已经确认,这一地区存在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发掘出半地穴式建筑房址40座。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留下了那么多东西。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陆海英说,沈阳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比较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前先民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遗址中出土的打制石器有网坠、石铲、石锛、敲砸器、砍砸器、刮削器;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凿、磨盘、磨棒、石镞等;细石器有石叶、石镞、刮削器等。最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距今7200年的文化堆积中出土了炭化谷物——黍,即今天我们北方人仍在食用的大黄米。 一进新乐遗址博物馆,就会看到一块介绍新乐文化的石碑,中间部分就是一个斜口器。 印着“之”字纹的斜口器,是新乐遗址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也是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当年,沈阳新乐人用它去黍皮壳,也用它移植火种。 博物馆的院里有座雕像,俨然几千年前沈阳新乐人的一幅生活图景。一个男子蹲在地上,左手按着磨石,右手拿着刚磨好的石器在看。他的右侧有位女子,身边放着一个淘米用的陶罐,右手捧着一个尖尖的陶碗,正在看碗里的食物。她的身后还有一个女伴,在石头上磨黍。磨黍女人的身旁立着一个斜口器,磨好的黍米要放在这里去皮。 新乐遗址中发现的黍是史前先民种植的还是野生的尚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已经开始熟练地采集谷物了。陆海英说,正因为他们当年贮藏了黍,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过火烧过而炭化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炭化谷物。 可以肯定的是,7200年前,沈阳新乐人开始做黍米饭了。至于是黍米粥还是黍米干饭,目前没法推测。或许,因为野生黍米采集得不够多,我们的祖先只能偶尔吃一顿这样的美味。 新乐人有磨盘和磨棒“蒸锅”也被复原 距今7200年的新乐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一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深腹罐、高足钵、斜口器,那些呈红褐色的陶器非常惹人注目,最大的有四五十厘米高,全身有压纹、划纹、“之”字纹。 在新乐遗址三个文化层中,普遍发现了陶甗,出土了石镐、石斧、穿孔石刀等收割工具,显示出沈阳新乐人较为成熟的农耕文化。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属于炊煮器皿的鼎、鬲、甑、甗,它们出土于距今3000年至4000年新乐文化上层堆积中。这些文物出土的时候,都已经是碎片了,考古人员费了很大劲,才把它们复原。 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甑底是一个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在它上面可以放食物蒸,好像现在的蒸锅。它是专门用来蒸食用的,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蒸食的习惯。 可是,他们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