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3行政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3行政文.doc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效率原则制导下的技术合理性 商品经济之所以作为母体孕育工具理性并为其社会蔓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它破坏以超验信仰和灵魂拯救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规范,把谋利活动提升为优选追求,并使效率获得了效益这一特定的历史表现形式。贝尔将这一形式的合理化取向概括为节俭。“从体质上说,节俭就是效益,即以最小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22] 倘说对利润的无限渴求以及利润在货币形式上的可计算性构成效益原则的本质,那么很显然,要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就必须在工具、手段、途径诸方面谋求最佳选择。这种最佳选择,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首先表现为生产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历史地看,只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科学技术才得到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这是顺理成章的。马克思提出,各种特殊的手艺直到18世纪还称为秘诀,只有个别经验丰富的内行才能洞悉其中的奥妙。这是一种本质上保守的和不合理的传统生产方式。与此相反,大工业则不崇尚什么难以言传的工艺秘密。它把生产过程“分解为自然科学的自觉按计划的和为取得预期有用效果而系统分类的应用”,不断以愈益规范、标准的形式,消解建立在个人经验和特殊技艺基础之上从而无法定量评估、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的传统成规。这便是所谓的工艺科学。[23] 工艺之为科学,从形式特征来看,就是把特殊实例还原成附属于普遍规则的一个可替代性要素。18世纪末,美国发明家惠特尼革新传统工艺,以互换部件的方式制造枪械,走出了标准化生产的关键一步;而后来在工厂体系中得到广泛运用的装配线流水作业法,则是标准化生产的最成功范例。它的技术要求是,任何机器零件的生产都必须精密、标准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它能够便捷地安装到同一型号的任何一部机器上面。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样一种讲究齐一性、通用性、可重复性的可置换性的标准化工艺,乃是数学分析模式的技术运用和机械复制;而这种运用与复制之所以得到迅速推广,则主要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生产的大批量、高效率和低成本,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效益原则存在着高度的契合。 于是我们就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一种不断加速 同时也愈显偏狭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实现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努力,要以根据数学化原则揭示自然万物之普适性规律的科学知识为效法样板。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知识构成技术控制的逻辑基础。“在把特殊例证统摄于普遍性之下并使之服从于普遍性的过程中,思想实现了对种种特殊例证的统治。它不仅能理解它们,而且能影响它们,控制它们。”[24]另一方面,在技术运用中,科学不但成为给出现实力量的知识,而且它那以数学化方式对自然现象的设定、理解和计算,仅仅作为推进技术控制的概念工具而发挥效能。在这个意义上,又可说有效驾驭和操纵对现象的技术要求塑造了科学知识的工具主义品格。“自然科学是在把自然设想为控制和组织的潜在工具和材料的技术先验论条件下得到发展的。”[25] 所谓“技术先验论”,若纳入市场经济体系来考察,实质上就是由效益原则制导的效率优先论。就其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收益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言,它是倾向于无度扩张的最大功利目标与可以不断改进的最佳技术手段的相互激励。由此驱动的合理化进程,具有两个鲜明的工具主义取向。其一是对自然的限定,即把自然限定为必须交付实用价值的质料或材料,并依据这个定势尽其所能地加以技术开发,不计后果。其二是对人自身的限定,即把技术体系中的人限定为职能角色,并按照标准化模式对其予以组织、管理和规训,而不管他的属人特征。从传统手工业到分工协作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历史演进,显示出一条清晰的轨迹,循此可以发现,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在非人格的物化或异化之维上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广度和深度。 工厂体系与人的角色还原 卢卡奇分析说,效益原则制导的合理化逻辑,客观上要求对劳动过程进行切割细分,亦即必须放弃以传统经验为基础的无法精确计量和规范控制的生产单位。[26]因此,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较早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最终制成品也不再是工人劳动过程的直接操作对象。它被肢解开来,分离起来,尔后再在单个工人的局部活动背后完成它的组织配制。马克思就此作过这样的说明:“商品从一个要完成许多种操作的独立手工业者的个人产品,变成了不断地只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各个手工业者的联合体的社会产品。”[27]这意味着,传统条件下个人劳动活动那种相对来说的“综合性”,现在转移到了由相互补充的单个工人组成的“总体工人”身上,而单个工人则萎缩成他的机体的某一部分――手或腿,头或肩。[28] 其所以成为优点,正如斯密所指出的,是因为在局部操作独立化为一个人的专门职能以后,“劳动者的技艺因业专而进”,而耗费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又因日进的技巧而缩短,等等。[29]倘说这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