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中Canyon Diablo铁陨石中的FeS的放射成因Pb最低,且U/Pb比值很低(0.025),可以认为其形成至今,由U衰变产生的Pb对初始Pb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甚微(Patterson, 1956) 。故代表了太阳系的原始Pb同位素组成——地球Pb同位素演化基准。 Granite Mountain岩基 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为2.8Ga, Th-Pb也给出大致年龄2.8Ga,(Rosholt Bartel, 1969) Essonville 花岗岩中铀矿物的等时线. After Tilton et al. (1958). 瓮安陡山沱磷块岩Pb-Pb等时线(Chen et al., 2004) Pb-Pb Dating black shale. Gauthier-Lafaye et al., 1996 Double-spike Pb–Pb dating of carbonate rocks: examples from Neoproterozoic sequences in southern Africa Folling et al., 2000 Chem Geol 对于普通Pb含量很低的锆石,只要知道大致的年龄,通过一般的地球Pb演化模式(如Stacey and Kramers, 1975提出的模式, 见后述)计算,获得锆石形成时206Pb/204Pb、207Pb/204Pb比值,来估算普通Pb(初始206Pb、207Pb)的量进行扣除即可。 ?= 238U/204Pb 图 Pb-Pb增长曲线图 9.4.1 锆石Pb丢失模式 早期对富U矿物的定年工作很快发现,大多数样品给出不一致的207Pb/235U、 206Pb/238U年龄。其原因被归结为Pb的丢失(Holmes, 1954)。 此后,许多U-Pb定年工作致力于研究Pb丢失的机理以及对遭受Pb丢失样品的精确定年。 Ahrens(1955)发现采自津巴布韦的晶质铀矿和独居石给出不一致的年龄,但在谐和图上投点沿一直线分布(图),后来被称为不一致线(discordia)。Ahrens当时认为Pb的丢失是Pb持续扩散造成的。 Wetherill (1956) 对图中的数据进行了另一种解释:认为不一致直线与一致曲线的上交点代表矿物形成年龄,下交点代表了引起Pb丢失的热事件的年龄。下交点年龄500Ma与作为热事件证据的锂云母Rb-Sr、K-Ar年龄相吻合。现称之为Pb幕式丢失模式。 Tilton (1960)对采自五个大陆的太古代地盾区的富U矿物的分析显示,其下交点都在600Ma。但是,缺乏600Ma时发生热事件的地质证据。因此他又提出了Pb持续扩散丢失模式。 Goldrich and Mudrey (1972)认为富U矿物中辐射损伤产生显微毛细管网,并为流体所充满,Pb扩散到这些毛细流体中。 当基底岩石抬升时,引起矿物膨胀,毛细流体被排出,导致Pb丢失,即所谓膨胀模式。采自北美的矿物下交点年龄与基底抬升时间相吻合,支持这一模式 此外,还有其它的模式(Kober, 1987)。 实际上,蚀变锆石Pb丢失的确切机理在不同环境中可能是不同的,即有多种模式。因此下交点年龄只有在有其它地质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才可被赋予年龄意义。 上交点年龄作为锆石形成年龄的解释则是确定可信的。 改良传统化学分析法: 如果锆石数据投影点离上交点较远,则误差较大。为了获得较好的上交点精度,Krogh (1982)认为应在进行同位素分析之前,去除锆石中Pb丢失严重的部分: 方法一:用高通量磁铁进行分选,选出变生最弱的矿物颗粒 方法二:在一个风力磨具中磨掉矿物的外层部分,该部分往往最富U,因而变生也最严重,样品经这样处理后,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大为提高。因此,后一种方法已成为“传统”(化学法)锆石定年的标准程序。 Tom Krogh in 1973 at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传统的锆石定年方法需要将许多颗(至少几颗)锆石一起溶解进行分析,这就有可能误把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的锆石混在一起,这样所获得的年龄是一个没有确切地质含义的混合年龄(Rogers et al., 1989)。 以上两颗锆石在透射光下呈均质,但在阴极发光(cathodoluminescence, CL) 显示出生长结构: (a) 具有简单振荡生长环带的岩浆结晶自形锆石 (b) 具有混乱内部结构的复杂变质成因锆石 (a)石英二长石中一颗锆石CL图像(左) 揭示了外部形态(右) . After Hoskin (2000). (b) 土耳其东北部中性碱性火山岩中锆石的CL图像. 两颗锆石晶体都显示因不均一的微量元素分布所导致的振荡环带 From Hoskin et 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