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正确率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解析.doc

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正确率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正确率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都有同感,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后进生们,解决应用题时无从下手,只能胡乱拼凑,应付了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复杂,对学生解题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在知道后进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不知从哪里入手,束手无策。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解题能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教师易于讲授、学生容易掌握、理解的有效方法是我研究本课题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所以我探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开发学生智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得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学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中心体,选择教育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个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有关六年级学生出错信息,获取可利用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 (2)、文献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研究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知。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解读、以及《六年级应用题错误分析》,另外还利用网络和杂志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你认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的难点在哪里、那些内容不能理解进行谈话、记录。借此了解分析学生学习出现的共性问题。(问卷调查附后)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7月—2015年4月) 做好课题实施的准备工作。 落实研究计划 收集并初步整理研究资料 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三阶段: 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对实际问题作出解决的办法。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往往混淆解法,该用乘法解答的却用除法解答,该用除法解答的却用乘法解答;其次是在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难以找到题目中“量”与“率”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七点,我通过问题的错误和分析,从而得出解决的办法。 一、“具体量”与“率”混淆   例1: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还剩多少米?   错解:10-=9 (米) 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米”。 “”与“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是指“10米的”,它表示10×=8(米);“米”是指实际数量。 正确解法为:10-10×=2(米)或10×(1-)=2 (米)。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应帮助他们弄清一个分数不带单位时,表示相对意义,它是由单位“1”的大小决定的;一个分数带上单位后,就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具有绝对意义,它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   二、对某些数量关系一知半解。   例2:车站有45吨货物,单独运,甲汽车用10小时可以运完,乙汽车用8小时可以运完。若两辆汽车同时运货,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错解:45÷(﹢)=200(小时) 以上解法,表现出对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一知半解,将具体的工作总量与抽象的工作效率建立了关系。 正确解法为:1÷(﹢)=4(小时)或45÷(45÷10﹢45÷8)=4(小时)。 为了预防此错误,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中具体的工作总量应与具体的工作效率建立数量关系,或者是抽象的工作总量“1”应与抽象的工作效率(几分之几)建立数量关系。   三、具体量与分率不对应。 例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40页,第二天看50页,还剩下没有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错解:(40+50)÷=270(页)。解错此题的原因是没有找准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误认为两天看这本书页数的和与直接对应,实际上两天看这本书页数的和应该是与“(1-)”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