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风反应可以是麻风病初发或复发的首次症状,又是各型麻风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麻风反应往往增加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如不及时予以适当处理,往往导致患者畸残。 麻风反应分型 根据免疫学特点和症状、体征的各异,麻风反应主要分为: I型反应 II型反应 混合型反应。 I型麻风反应 这是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属机体对麻风杆菌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 主要发生于免疫状态不稳定的界线类(BT、BB、BL)麻风患者; 这类患者随免疫力的增加或降低,可向两个方面转变。 反应伴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经过反应向结核样型端转变,称为升级或逆向反应; 如果反应伴有免疫力降低,经过反应常向瘤型端转变,称为降级反应。 II型麻风反应又称为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ENL)。系麻风杆菌抗原和相应抗体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II型麻风反应可发生在LL或BL病人。未经治疗的病人偶见这型反应,但随着治疗而发生上升,尤其在治疗7-12个月后,发生频率最高。 这型反应不伴有细胞免疫光谱上的转型,因此没有逆向、降级反应之分。 I型和II型麻风反应与型类的关系: II型麻风反应 I型麻风反应 LL BL BB BT TT 混合型麻风反应 这是由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存在的一种反应,也即是同时具有迟发超敏反应和免疫复合物反应。此型反应主要见于界线类病人。 麻风反应的特点 一、I型麻风反应 多见于免疫状态不稳定的界线类(BT、BB、BL)患者,尤其是BB,有10%左右LLs患者治疗后发生这种反应。 麻风反应治疗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查明麻风反应的诱因和妊娠、分娩、手术、并发感染、酗酒、精神创伤、过度疲劳、接种疫苗等,并作好相应的处理。 (2)积极处理急性神经炎、虹膜睫状体炎,以防引起肢体畸残及失明。 (3)发生反应时,一般不停止抗麻风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化疗(MDT),首选药物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在上激素治疗的同时要上MDT,以免引起病情恶化。 (4)控制急性神经炎首选药物是类固醇皮质激素强的松,剂量40-60毫克/日,症状控制后逐步减量至最终停药,强的松治疗要求足量、足程,一般不超过半年,BL患者疗程要适当延长至一年左右。 (5)反应期间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以防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而造成失明。 (6)一旦发现有喉头粘膜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和食道上段麻痹病例应及时报告专业医师进行处理或转诊综合医院及时治疗。 治疗药物的选择治疗麻风反应选择的药物根据患者反应的类型及病情而定。 (1)I型反应 I型麻风反应尤其是中度或重度反应并发神经肿痛的逆向反应,应选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持续治疗的时间4-6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雷公藤对轻、中度I型反应治疗有效,可以选用。 反应停、氯苯吩嗪(B663)对I型反应治疗无效。 邳州市邢楼麻风病疫点村调查培训 邢楼镇麻防科 骆宏伟 2015.9 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面瘫 双眼睑闭合不全 左手环、小指爪形指 右手猿掌、爪形指、部分指间关节挛缩、强直 右垂足 左足跟部溃疡 一、麻风病定义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至少已流行了二千多年。全球均有流行,公认麻风病以往在印度和中国流行最为严重。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引起畸残的一大原因,曾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5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代麻风病专家、广大麻风病防治和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我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在省(市、区)或地(市)水平均提前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消除麻风”指标。按照比世界卫生组织严格10倍的我国标准,2000年,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县(市)已达90%. 二、流行病学 一、防治现状 2009年底全国共有麻风病现症病例数6603例; 2009年全国新发麻风病现1597例 患病率大于1/万 (二)流行过程 麻风病是由麻风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麻风病的传染也需要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个体三个环节,自然和社会两个因素。 传染源—主要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MB)患者,其皮肤及粘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长期密切接触或经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 易感个体—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自然因素—指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网贷常见名词解释.doc VIP
- 金属基复合材料课件.ppt VIP
- 复合材料【课件】.ppt VIP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VIP
- 复合材料【全套课件】.ppt VIP
- 4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课件).pptx VIP
- 西门子西门子技术go-top.pdf VIP
- 22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 .docx VIP
- 2025年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武仙公路收费运营人员招聘6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武仙公路收费运营人员招聘6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