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7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诱变育种-11-30解析.ppt

9-第7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诱变育种-11-30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二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三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学习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遗传学中很多重要的成果都是以微生物作为材料而研究获得的。 微生物遗传学的结果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微生物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是遗传工程的基石,并已被生物学其他学科广泛采用,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 ) 在自然界,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常会发生表型的变化。 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表型的变化称为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引起表型变异是遗传性的,称为遗传性变异。 广义的突变 基因突变(点突变) 狭义的突变 染色体畸变 野生型菌株(wild type strain ) 突变株 ( mutant ) (一)突变的类型 1 形态突变型 细胞形态改变:芽胞、荚膜、鞭毛、 分生孢子的丧失; 菌落形态改变:表观、颜色、大小、 噬菌斑大小、混浊度; 2 生化突变型 代谢途径变化: 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 抗药物、抗噬菌体。 3 条件致死突变型 4 其他突变型: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突变型、毒力突变型、 糖发酵能力突变型、影响质粒转移功能突变型。 (二)突变的规律 1) 突变是自发产生的,与环境条件无关 2) 自发突变的随机性和突变率 3) 各种突变的发生彼此无关 4) 突变是可逆的 5) 某些理化因子可显著提高突变率 1) 突变是自发产生的 基因的突变是自发产生的,并且自发突变与环境条件是不对应的。 证明突变是自发产生的两个实验: 1. 波动试验 ( fluctuation) 2. 影印培养试验 ( replica plating) 影印培养试验 replica plating 1952 年Lederberg夫妇设计了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突变菌株是预先存在的,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无关。 自发突变在时间、地点上是随机的、偶然的,但是偶然性表现在必然性之中,突变的必然性表现在一定的突变有一定的突变率。 突变率是某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细菌中自发突变的概率一般是10-6-10-9。 3)独立性 4)突变是可逆的 突变是可逆的: 正向突变 野生型 突变型 回复突变 回复突变也有一定的机率。 5) 某些理化因子可显著提高突变率 自发突变率一般在10-6-10-9,而理化诱变剂引起的诱发突变率可提高103-104倍。 (三)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一般又称点突变,是由于DNA上1个或多个碱基顺序变化的结果。 突变的形式: 1) 碱基置换 2) 移码突变 3) 染色体畸变 1 ) 碱基置换 (base substitution) 在这种突变中,碱基对的数量没有变,只是一对碱基对被另一对碱基对所代替: 转换transiton: 颠换transversion: G-C C-G T-A A-T 转换 颠换 碱基置换的结果 (1) 错义突变 (2) 无义突变 (3) 同义突变 因碱基改变使相应氨基酸变化,进而使多肽失活或活性下降。例如: DNA ACC A C CCC TGG T G GGG mRNA UGG GGG 多肽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