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现实主义概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现实主义的复归 一、现实主义的回归 1、“十七年”时期,政治对文学的钳制,极大地造成了现实主义生命力的萎缩,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革命政治话语的肆虐横行,则进一步扼杀了现实主义的生命,导致了现实主义的全面失落。 2、文革结束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对“四人帮”极左文艺思想的清算,新时期文学开始复苏。要求写真实,还文学以生命成了时代性的要求,一大批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揭露文革罪行,呼唤人道主义的作品应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失落的现实主义逐步走向回归。 3、80年代上半期,文学以潮流演进的方式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先后出现的主要潮流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伤痕”文学实现了现实主义的回归,反思文学使这种回归的现实主义走向深化,而改革文学则是对这种现实主义的时代发展。 二、文革苦难的集体言说——伤痕小说 1、伤痕小说的概念 伤痕小说是发生与1977—1980年间的重要的文学现象,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而以卢新华的《伤痕》为标志,揭示文革悲剧,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创伤,控诉“四人帮”极左毒害的小说创作潮流。 2、伤痕小说的代表作 除了《班主任》和《伤痕》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记忆》(张弦)、《铺花的歧路》、《啊》(冯骥才)、《大墙下的红玉兰》、《第十个弹孔》(从维熙)、《重逢》(金河)、《枫》(郑义)、《一个冬天的童话》(遇罗锦)、《生活的路》(竹林)、《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儿女们》(周克芹),还有迟至1986年才出版的长篇《血色黄昏》(老鬼)等。 3、“伤痕”小说的两部分创作主体。 一是“复出”作家群或“归来”作家群。如王蒙、从维熙、张贤亮、高晓声、刘绍棠、李国文、陆文夫等。其中,可以从维熙为代表。 二是知青作家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着文革经历的作家,如冯骥才、周克芹等。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啊》和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4、从维熙的“大墙文学” 主要代表作有《大墙下的红玉兰》和《第十个弹孔》等,内容展示的是文革期间一些受迫害的官员在大墙内(监狱和劳改农场等专政场所)所受的非人迫害以及大墙经历给他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在当时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这一方面是由于题材本身的尖锐新颖,开了“大墙文学”的先河;另一方面是触发了当时文艺的禁区,引发了关于社会主义悲剧题材问题的讨论。 从维熙的创作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内容大多与自身的经历有关,风格沉郁悲壮,但也存在情感外露,理念色彩较浓的不足,影响了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 5、对伤痕小说的评价 ① “伤痕”文学对文革苦难记忆的集体言说,客观上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现实主义的回归。也就是说,“伤痕”文学重新赓续了五四新文学的那种直面现实人生,大胆暴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的现实批判精神和强烈的主体意识。 ② “伤痕”文学继承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颇为发达的“问题小说”传统,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干预”精神。 刘心武当时就说过:“我强迫自己在每一篇新作品当中都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班主任》的发表,使他成为当时“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 ③ “伤痕”文学由于在当时配合了政治上“改革派”对“凡是派”的斗争,与主流政治话语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因而得以顺利发展。但“伤痕”文学的明确的“问题”意识,仍然是对“十七年”文学思维方式的延续,即文艺为政治服务。 ④ 这使“伤痕”作家们在充分关注“写什么”的同时,忽略了“怎么写”这一困扰后来80年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忽略了对小说本体艺术的建构。艺术粗糙,除了史料价值,难以经受时间的过滤。 三、知青经验的历史回顾——知青文学 1、知青和“知青文学”的概念 知青,指文革中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期间,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1968年),大批的城市中学毕业生或自愿、或被迫下放到农村(或军队的生产建设兵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知青文学。两种观点:一、反映知青生活和经历的作品;二、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所写的作品。以前一种观点为主要。 2、主要的知青作家 知青作家主要有韩少公、郑义、郑万隆、史铁生、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孔捷生、王安忆、李杭育、叶辛、竹林、陈建功、卢新华、铁凝、李锐等。 3、知青文学的三个阶段 1)知青伤痕小说。主要作品有卢新华的《伤痕》、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陈建功的《萱草的眼泪》、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竹林的《生活的路》、叶辛的《蹉跎岁月》、老鬼的《血色黄昏》等。 对知青伤痕小说的评价。早期知青小说属于知青“伤痕”小说,是新时期文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