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定义的多样性:
1. 管理职能论: 2. 传播沟通论: 3. 社会关系论: 4. 现象描述论 5. 表征综合论
综上所述: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
4、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完整的公共关系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组织形象
a 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各种具体评价的总和; b 形象确定者是公众,公众是形象的评定者; c 形象源于社会组织的表现
1.组织形象的构成
⑴ 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软件:① 组织精神和风格 ② 组织的凝聚力 ③ 组织的实力(资金、技术、人才等) ④ 工作效率 ⑤ 服务对象的选择和风格的选择
⑵ 知名度与美誉度
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
⑶ 组织形象定位
定义: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确定自身形象的特定位置。
2.组织形象的特征
(1)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形成过程:组织客观状态——组织显象——公众感知——公众主观因素——形象固定。 (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参照标准:时空、行业、阶段、人)。 (4)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3.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的理论核心
(1)历史视角
① 组织形象的塑造由自发走向自觉; ② 组织形象的塑造由被动走向主动; ③ 组织形象的塑造由单一走向全面
(2)概念内涵
① 关系 公共关系是关系的一种,并非“搞、拉关系”
② 传播 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而非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③ 公众 公共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客体、三大要素之一,但非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3)职能角度
公共关系有许多社会职能,如收集信息、决策咨询、协调关系、解决危机等等。在这些职能中,塑造组织形象的职能是最重要的。
综上分析,组织形象应为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石。
公共关系的要素
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社会组织 传播 公众
一、社会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机构社会团队。 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并非私人关系。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
1. 互利性组织: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
2. 营利性组织(经济组织): 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服务性企业等。(营利性社会组织面临公众最多,利益冲突最突出,面临竞争者、媒介、政府的种种挑战和监管。 )
3. 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
4. 公益性组织: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消防队等。
二、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
公共关系通过传播来传递信息,协调公共行为,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也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传播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通、分享的一种过程。
传播沟通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骤):
⑴ 确定传播沟通的对象; ⑵ 拟定传播沟通的内容; ⑶ 安排信息传播的具体形象; ⑷ 选择信息传播的媒介; ⑸ 反馈传播沟通的效果。
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沟通应:
⑴ 有利于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⑵ 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三、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众
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公共关系中的公众,并非广义的公众、民众,而是特定于公共关系主体的公众,即与社会组织发生一定关系的个人或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离开公众,公共关系活动就无所指向、失去目标。
公众的观点、意见、态度、和行为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公共关系对公众的研究重点是公众的总体特征和各目标公众的具体特点,以及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文化等因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宁省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pdf VIP
- 2_H3G-TA硬件安装调试手册(CM-02N)B2版(对外公开)华塑电池巡检仪.pdf VIP
- 超实用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话题分类专练 文娱与体(含答案).docx VIP
- 民航法律法规教案【参考】.doc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2025版).pdf VIP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VIP
- 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全套课件).ppt
- 服装包装、配送、检验、验收及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词汇表单词英译汉默写.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观音阁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