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授课人谭田田 *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 自主探究:中国古代的冶金业 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学案,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什么时期?商周时代的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 2、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成就有哪些? 3、铁器和钢的广泛应用有何重要作用? * 青铜时代:人类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器的时代。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青铜:以铜为主的一种合金(主要与锡、也有与铝合成)。本是金黄色,青色是锈。 二里头文化(夏朝)——春秋时期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掌握了冶铜技术 * 四羊方尊 越王勾践剑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南北朝 汉代 南宋末年 焦碳冶铁 用煤冶铁 灌钢法 开始冶铁使用铁器冶炼生铁块炼钢 青铜技艺趋于成熟 商代 春秋 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 纺织业 上古时代 西周 汉代 学会养蚕缫丝 唐代 宋末元初 丝国 缂丝技艺 棉纺织技术 纺织工艺发展 * 西周以后,我国丝 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西汉时期提花机 进一步完善、定型。 《天工开物 · 提花机》 1972年,在湖南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 衣。收拢后能攥在一只手 里,重量只有49克。 丝纺织业 蛱蝶山茶花(南宋) 莲塘乳鸭图(南宋)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2、衣被天下 (1)、丝织业 (2)、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宋末元初 棉纺织技术、工具革新——黄道婆 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代后期 1、丝织品穿着舒适,但价格昂贵;麻织品质地粗糙,且保暖性能较差;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等。 2、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扩展;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3、从烧陶到制瓷 (1)、陶器的发明及代表成就 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白陶 彩陶人面鱼纹盆 ★问题探究 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 提示: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人们要求提 高生活质量。人们迫切需要煮食物、盛食物、盛粮食、汲水的 器具,而石器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于是陶器应运而生。 * 时期 特征 新石器时代 东汉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陶瓷发展简史 陶器 青瓷 白瓷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斗彩和五彩瓷 粉彩和珐琅彩 东汉青瓷 南北白瓷 日常唐代 青花元釉 五彩斗明 珐琅清粉 * 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9千年前)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 江西万年仙 人洞遗址出土的 陶器。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蛋壳 黑陶杯。 白陶鬹,山 东龙山文化。 * 宋代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 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 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元青花罐 元代青花 釉里红胆瓶 *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 珐琅彩 * 自主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形态 1、家庭手工业有何特点?对社会经济有何作用?又有何局限? 2、官营手工业有哪些特点?有何作用和局限? 3、概述中国古代的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其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经营形态 官府统一经营 从征役制到 雇募制 官家专用 皇家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 民间自主经营 从雇佣关系出现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 官营手工业 管理 方式 流通方式 产品 用途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形态 方面 积极: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消极:新的剥削关系产生 地位: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兴起 地位:明代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地位:一直存在社会经济中 积极:能够稳定小农经济,明代中后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极: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的发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