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至四单元教材分析 2016.2.29 基础知识 项目 内容 应达目标 生字 生字表一 要求:认读 生字表二 要求:读写 词语 读读写写 要求:读写(特别是四字词语,还要理解词语意思) 读读记记 要求:认读(特别是易错读音、多音字) 日积月累 词语 要求:读写 名言、诗句等 要求:会背诵、了解出处和作者 习作训练 组别 写作内容 建议 口语交际 一 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1.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2.信写好后读一读,改一改,最好能把信寄出去。 3.复习书信的格式。 策划手拉手活动 二 1.看图作文 2.童年的趣事(记实作文) 1.仔细看图,想象正在进行的足球赛的紧张、激烈,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2.写趣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讲述难忘的童年 三 发言稿 (应用文)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写好后,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还可以当众练一练。 劝说他人 四 令自己感动的事(记实作文) 1.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的故事所打动。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讲述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 一件事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教学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草 原》 1.了解作者(老舍,学生曾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了解体裁(散文) 3.理清顺序(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依次描写了草原风光、马上迎客、把酒联欢和依依送别的动人情景。) 4.把握内容和主旨(本文描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5.理解重点语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参考教参P4) 6.学习写法(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情景交融) 7.语言积累(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白 杨》 1.了解作者(袁鹰) 2.把握内容和主旨(课文记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理解重点语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参考教参P20) 4.了解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5.积累运用 ①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②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进行编排,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教学时,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古诗词三首》 1.了解作者、朝代、体裁(前两首为诗,第三首为词。) 2.理解诗意 (重点理解书后三句话的意思) 3.体会诗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反映了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 4.积累运用 ①背诵全文。 ②默写《牧童》。 ③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 1.了解体裁和出处(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2.了解作者(林海音,学生曾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3.了解题目特点(三个词语用间隔号连起来) 4.把握内容和主旨(课文围绕骆驼队,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论驼铃,想剪驼毛,问夏天骆驼去哪儿这几件小事,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 5.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童年的发现》 1.了解作者(苏联作家 费奥多罗夫) 2.把握内容和主旨(本课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3.理清文章顺序(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4.理解重点语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与迫害的风险。”参考教参P69) 第三单元
文档评论(0)